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25/5/6 16:49

对话华为李少龙:以“端到端高质量”为锚点,引领通信锂电迈向全新时代

C114通信网  蒋均牧

C114讯 5月6日专稿(蒋均牧)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通信网络就犹如神经系统一般衔接起社会的各个角落,肩负着信息交互、经济运转、城市治理乃至国家安全的重任。

在这张“大网”中,储能系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扮演着“能量守护者”的角色——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快速充放电能力、易于部署等优势,锂电正迅速成为通信站点备电的首选。根据公开资料,欧洲、中东、中国等地的领先运营商新建站点储能已经大规模使用锂电。

然而,锂电的“黄金时代”背后,暗流涌动。

近年来,从智能手机爆炸、电动汽车自燃到储能电站火灾,锂电安全事故频发,且每一次事故都伴随着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相较于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通信锂电的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隐蔽却同样致命,例如一些国家就曾发生过运营商基站乃至核心机房因使用低质锂电所引发的火灾,导致区域性通信长时间中断。这些事件折射出了行业深层次的矛盾:在追求规模扩张与成本压缩的竞赛中,安全与质量正被悄然牺牲。

“锂电安全已从单纯的技术问题,升级为关乎数字社会根基的全局性挑战。”华为数字能源站点能源领域总裁李少龙在接受C114专访时直言。在他看来,通信锂电的高质量发展绝非“可选项”,而是行业存续的“必答题”,这也成为ITU与华为联合推出《通信站点锂电白皮书》的主因。

现状:低质锂电引发行业乱象

锂离子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本质上是能源革命的缩影。然而,这场革命却因产业链的短视与无序竞争陷入泥潭。

这首先体现在成本绞杀中的“劣币狂欢”。全球通信锂电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为压缩成本,部分厂商采用B品/C品电芯、中低端厂家电芯甚至回收车端退役电池,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容量衰减曲线“断崖式”下降,以及析锂、漏液、鼓包、变形等种种问题,安全风险随时间推移呈指数级上涨。

低质锂电披着“廉价”外衣抢占市场,运营商却因此陷入了“采购省钱、运维烧钱”的怪圈。某运营商为节省初期成本,批量采购低价锂电,结果两年内故障率高达35%,单站年均运维成本飙升300%。同时,电池故障往往还会造成网络中断、站点利用率下降,给运营商带来难以估量的业务影响、监管处罚甚至商誉损失,“低质电池的隐性成本,最终由整个社会买单”。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标准真空下的“野蛮生长”。通信锂电至今缺乏专属安全标准,相较于动力电池的UN38.3、UL1642等成熟规范,通信储能领域长期沿用通用锂电标准,或直接套用铅酸电池规则,这就相当于“用自行车安全标准去要求高铁”。

标准缺失的直接后果是监管乏力。例如不少通信锂电事故源于设计缺陷,包括隔膜耐温不足、BMS过充保护失效、Pack防尘防水等级过低等;制造缺陷也时有发生,像是螺钉未打紧、金属异物残留、线路接触不良等。更严重的是,低质锂电厂商甚至利用标准漏洞“合法造假”。比如某厂商在BMS系统中预设虚假数据,使数千块电池的健康度永远显示100%,直到电网崩溃,才暴露出其“皇帝的新衣”。

不容忽视的还有应用场景的“严苛挑战”。通信锂电使用环境之复杂、之恶劣超乎想象,存在着机械震荡、微生物入侵、机柜进水、湿热凝露、酷暑过温等多重挑战,这对锂电质量提出了极高要求。低质锂电在这些严苛条件下通常运行一两年便会出现问题,进而可能引发起火爆炸等严重后果。比如因蚂蚁筑巢导致Pack内部短路,最终引发连锁热失控。

破局:建立“高质量锂电”流程体系

要破解低质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定标准、分等级是第一步。为此,ITU与华为经广泛研究调研,发布《通信站点锂电白皮书》,并提出“高质量锂电”的概念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标准与规范,引导行业向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向发展。

李少龙指出,高质量锂电,不仅要求电池本身具备优异的性能参数,更需关注锂电在端到端安全性方面的表现,是一个“全维度的高质量”:“以高标准牵引高质量,以高质量保障高安全,以严苛测试杜绝低质产品,高质量锂电助力打造有韧性、更安全的ICT能源基础设施。”

白皮书对高质量锂电进行了全面剖析,并给出了可行的建议:强调安全设计与选材,设计开发高质量与安全的电芯、BMS、Pack,从源头减少电池安全风险;要求深度测试与认证,通过严格的产品测试、高标准的认证,杜绝低质量产品;倡导高质量制造与交付,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到交付,全流程标准化,避免安全出现“木桶效应”,保障高质量量产及规模应用安全。

作为白皮书作者之一,华为以端到端高质量流程体系重构锂电安全边界,并呼吁全行业共同关注锂电安全、践行锂电安全高标准,共同守护通信网络可靠运行。

在华为的锂电质量哲学中,安全是“设计出来的”,而非“检测出来的”。电芯层面,华为坚持与全球Top10电芯厂家合作,使用高可靠A+品质电芯;Pack层面,其高可靠IP40级防凝露、蚂蚁侵入设计(行业普遍为IP20),可支持严苛环境下的长期正常运行;此外,其智能诊断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状态,提前3个月预测潜在故障,将运维效率提升了40%。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电芯品质,华为的来料检测堪称行业最严格:每批电芯需经历三轮破坏性抽检,拆解分析析锂、膨胀等隐患,年检测费用超千万。

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也体现在华为的验证体系中。华为锂电产品在交付前需经过上百项专项测试,涵盖针刺、挤压、海水浸泡、-40℃极寒启动等极限场景,通过“极限测试”来逼近绝对安全。同时,华为亦积极探索热失控抑制方法,以求快速控制电池温度,避免连锁反应。

“基站不是实验室,它可能建在雪山之巅,也可能处在沙漠中心。我们的电池,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征服所有‘不可能’。”李少龙说,正因为自身从事通信事业,华为对“通信网络零中断容忍”的理解与认同要胜过一般的电池供应商。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持续创新、不断开发出好产品的同时,华为深刻意识到“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只是起点,建立起健康的生态体系才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据透露,华为通过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产业联盟、开放安全认证体系等方式,已经聚集起不少头部厂商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高质量生态圈”。

没有安全为基的能源革命,终将是空中楼阁。《通信站点锂电白皮书》以“端到端高质量”流程体系为锚点,谱写了通信锂电的发展蓝图,华为的相关实践更是为整个行业作出了示范。

当每座基站铁塔下的锂电系统都是高质量,通信网络的安全长城终将屹立不倒,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