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始自清光绪五年(1879年)。海关总税务司、邮传部、交通部电政司等先后管辖全国电政。清朝时,全国有电报总局,各省有电报分局、子局、支店和报房等等级。自清末至民国末期,陕西电信事业曲折发展,进展缓慢。
陕西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八月开通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即由保定途径太原、潼关至西安的报路,因当时由商界集资兴建,故称“商线”。两个月后,就有了由陕、甘官方集资兴建的“官线”。
民国元年(1912年),西安创办市区电话,“陕西省会电话局”成立。1913年1月,在西安成立“陕甘电政管理局”,管辖陕西、甘肃两省电报局。1916年后,相继由“晋陕电政监督处”和“陕西电政监督处”管理陕西电信业务。1918年,省内开通长途电话电路。1928年2月,陕西设立“电政管理局”。1931年后,陕西省政府先后设立“陕西长途电话局”和“陕西省各区县环境电话管理处”。1933年,开通西安至南京、天津、汉口、兰州和郑州的无线短波电报电路。1934年后,交通部为便利管理,节省开支,先后实行有线、无线合并设置和电报、电话合并设置,陕西报话局所分为六等。1935年,陕西着手发展话传电报电路,交通部陕西电政管理局迁入西安北大街俗称“小黄楼”的新址。1936年,西安市内电话开始使用电缆线路,架设27.1皮长公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电信通信受损较大,但由于沦陷区单位大量内迁,西北、西南地区通信建设发展也快,西安成为西北通信网的中心。1939年,全国分为三个电政区,第二电政区特派员办事处设于西安,管辖陕、豫、甘、青、晋五省。1943年,全国统一电报、电话机构,“陕西电信管理局”遂于次年6月成立,兼办西京市电信业务,为全国五大电信局之一。1945年1月,更名为“第一区电信管理局”,管辖范围达西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域。抗战胜利后,全国电信增为九区,第一区电信管理局仍设西安,管辖陕西、河南两省。此时,电信局分等办法定为三等六级。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在逃跑时对通信设施大肆破坏。1949年5月西安解放时,全省有电报电路19路,其中14路为话传电路。年底陕西全境解放时,全省有长话电路30余条,长话交换机有共电式8席80门、磁石式8部120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2300门,市内电话用户1250个;电报和长话线路长度在1939年时曾达5321公里,此时锐减至2020.95公里。另外,有省办县际联络电话线路1251.097公里;全省有电信局42处,职工2161人。
作者:西安市邮政局陈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