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亿换6%增长,通信业也打起了内需拉增长的算盘。但是这个算盘打得响,就不能再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上算计了。只有加快行业转型,才能借助3G发牌的东风,实现6%,甚至更多增长。
通信行业立雄心
“明年通信业的收入增长的目标是6%。”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全国工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面对全球经济颓靡的大环境下,通信行业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那么容易。李毅中表示,中央明年GDP预期目标增长约8%,而根据国家现在一、二、三产业规律,工业增长速度应该是GDP速度的1.5倍,若要保八就必须争取工业增长大约12%水平,而明年重点工作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因此,李毅中强调,目前通信业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亦面临转型的问题,其明年有两个指标,即争取业务总量增长15%,业务收入增长6%,能够基本保持住今年的速度。
李毅中续指,做好全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着力保增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扭转工业增速下滑趋势;着力促融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如何促进转变、拉动增长,李毅中认为,首先是以发放3G牌照、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TD发展,而目前内地发展3G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发放3G牌照,加快3G网络建设,明后两年预计完成3G投资约2800亿元。
2800亿换取6%的增长,通信行业是立下雄心壮志,但这笔生意做不做得成,关键还得看能否真正实现行业转型。
3G时代的新模式
单纯靠用户增长获得收入增长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通信行业。
此前的通信行业,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拉动,而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波及中国,伴随南方许多中小企业的“歇业”。原本南方地区的旺盛通信需求将会有所减弱,同时由于经济不景气的进一步加剧,居民消费热度也会逐渐降温,对终端的购买欲望也会减小。尤其语音服务消费将会有所下滑,同时,更为多样的沟通方式正在不断分化传统语音服务市场。语音服务市场的利润也在不但下滑。
简言之,依靠用户规模推动的“数量型增长”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而用户价值拉动的“内涵式增长”已经走到台前。但是这种内涵增长将需要运营商加强对用户加之的挖潜能力,只有激发出用户的消费需求,才能真正带来“内在”增长。
3G和移动互联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此类增长的代名词。研究机构Gartner Inc.上月称,由于购买更新换代机型的消费者减少,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而2007年第三季度的增幅为16%。这预示着一个寒冬正在到来。但另一方面,从中国的手机保有量而论,已然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只要将这个市场里的存量手机都“激活”,增长也就不成问题。
实际上,对于通信业来说,目前是一个危、机并存的时期。一步走好,转型顺利,或许就可以笑傲3G时代;战略错误,或许就南辕北辙,最终黯然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