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6/6/15 14:20

小区宽带垄断有禁不止 如何走出三输局面?

通信信息报  郑梅云

 时下,被工信部、住建部等部委明令禁止的小区宽带垄断现象依旧存在,用户不但不能享受到提速降费带来的实惠,还要为高价宽带买单。新一轮提速降费刚刚启动,入户端岂能遭遇拦路虎?实际上,小区宽带垄断经营,凸显了地方性法规政令不通、运营商经营压力、重复建设等问题,若不及时遏制,只能导致运营商、用户、行业的三输局面。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市通信管理局、市经信委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物业管理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的通知》,给小区宽带接入垄断现象“踩刹车”: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与他人签订垄断或排他性质的宽带运营协议,至少保证3家以上宽带运营企业平等接入,这或能为小区宽带的入场管理提供新思路。

提速降费遭遇拦路虎

提速降费牵动全民。过去一年,三大运营商大招迭出,顺利了完成2015年提速降费既定目标:宽带、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降幅分别超过了50%和39%,为用户节省了400亿元。趁热打铁,工信部今年再立军令状:基本实现所有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

战鼓擂动,三大运营商自6月1日始逐步启动新一轮网络提速降:中国移动将打造以50M接入能力为主的固定宽带网,全国平均接入速率提至20M以上;中国联通固网宽带上,将提高20M及以上、50M及以上用户的占比,同时拓展4G用户规模;中国电信将继续提速固网宽带,计划今年年底使50M、100M及以上速率的宽带用户占比达到30%。

宽带大提速热情高涨,但令人忧心的是,在“最后一公里”,小区宽带接入垄断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一般情况下,小区在建时,开发商会签约一家电信公司让其出资铺设小区网线。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小区建成后,由布线的运营商独家入驻经营电信业务,其他宽带服务提供商若想入驻小区,须缴纳一定的网线铺设费用作为“入场费”,不能满足开发商或物业收费要求的电信运营商只能被排除在外。

而在新建住宅小区宽带垄断的背后,电信经营者、小区宽带经营者、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利益链条。据《中国经营报》近日报道,成都一家专门从事小区宽带设备安装的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爆料称,在小区宽带垄断经营现象难以根除的背后隐藏着一条暴力产业链:独家经营一个1000户左右规模的小区,前期投入需要5万-8万元,三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成本,一年毛利就接近50万元。

小区宽带垄断成行业“毒瘤”

毋庸置疑,新建住宅小区宽带垄断经营正成为电信业提速降费道路上的一颗“毒瘤”。

对于宽带运营商而言,一个小区的垄断者可能恰恰是另一个小区的受害者。掌握业主资源的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在多家运营商竞争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价高者得”的现象,而排他性协议或者高额入场费往往令宽带经营者望而却步,不能在全部小区展开公平竞争。

对于用户而言,住宅小区宽带业务被部分电信企业所垄断,小区业主不仅丧失了自主选择电信运营商的权利,而且为高价宽带买单也使得业主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与此同时,消费者关于小区宽带垄断的投诉屡陷“踢皮球”窘境:“找物业,要么说和宽带公司签了协议,要么说是开发商的问题,管不了;找通信管理局,告知已经交代给了通讯质量监督站,却没了下文;打市长热线,区政府让你走法律途径……”

对于电信行业而言,一旦小区被一家宽带接入商所垄断,其宽带价格就远远高于其他小区,这就使得提速降费政策在实施中遭遇“高价垄断”而大打折扣,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这种三输局面的恶性循环反映了哪些问题?一方面,通信设施的地位无法律保障,地方性法规政令不通。实际上,对于小区电信业务垄断问题,并非无法可依。早在2013年4月,住建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明确要求:“住宅区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公平接入,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随后,广东、河南、河北等多个省份也相继出台了规范条件或暂行规定,对宽带垄断行为的判罚主体和处罚标准作了规定。但却没有小区宽带垄断经营者因此受到执法部门的及时调查和有力制裁,问题的症结在于,有法不依、执法无力,“九龙治水”水难治。小区电信业务垄断问题涉及工信、住建、工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监管职责有所交叉又各自为政,都将难点“自觉地”划在自己监管之外,这既与各部门长期以来的执法传统有关,也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细化和刚性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运营商出于KPI考核压力,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小区的宽带经营权。为完成国资委的利润考核目标,在层层指标分解下压下,有些地方运营商只得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市场竞争。

此外,小区宽带经营的排他性,也凸显了宽带重复建设的问题。

“进场难”破解有道?

小区宽带垄断早已不是一家两家、也不是一时半会的问题。“进场难”问题不解决,无以言宽带提速。

首先,现阶段,要想形成开发商和物业、通信运营商、业主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只能期待继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效能问责。必要时,还要采取联合执法形式,各部门联合遏制小区电信业务垄断现象。譬如,北京市住建委、市通信管理局、市经信委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物业管理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的通知》,给小区宽带接入垄断现象“踩刹车”。

其次,要彻底解决通信设施重复建设、人为垄断等问题,运营商在有线宽带建设领域亦可效法“铁塔模式”,实行“网业分离”。譬如,厦门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三同一专”新模式,电信、联通、移动和广电这四家运营商宽带被要求“同机房、同通道、同网关”(三同),最终不同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可以通过一根光纤接入用户家中,同时在“最后100米”由专业小区运维公司提供统一运维服务。实际上,今年2月,位于厦门海沧区的青春海岸小区和兴旺社区已对“三同一专”模式进行了新、旧小区试点,今年将在全市范围推广。

再者,提升宽带管道价值,拓宽财路,强化竞争,或可助破“最后一公里”难题。以眼下红遍半边天的VR直播为例,其并不仅局限于演唱会、体育赛事等领域,更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广告、医疗领域、房地产现场看房销售等行业中。然而,目前VR直播“全景相机+拼接合成服务器+编码上传+点播机房分发+用户收看”的模式,是以足够高的带宽为基本前提的,而高带宽也意味着宽成本。对于宽带接入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契机。比如,民营宽带企业长城宽带在提速降费及深度服务领域便颇有尝试,期在端午节期间推出的“一元消费”引发用户热捧:用户只需365元即可享受为期一年的50M带宽,还可以得到全新升级的大麦盒子,畅享电视直播、在线视频、远程教育、主机游戏等服务,这不但有助于VR直播突破宽带成本瓶颈,更加速了底层接入商向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拓展。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