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4/3/24 10:37

虚拟信用卡,欲速则难达

人民邮电报  李利利

新年伊始,互联网金融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从春节期间的余额宝、微信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红大紫,到近期又声名大作的虚拟信用卡、条码(二维码)支付,接连不断地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的神经。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活力与冲劲,也让大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其对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而央行却于近日发出通知,紧急暂停虚拟信用卡与二维码支付。这盆泼向虚拟信用卡的冷水,不仅惊醒了互联网企业,也冲开了互联网金融的面纱,更让忙着理财忙着开销的消费者不禁嘀咕:为什么?

确实便捷了许多

3月11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和中信银行推出国内首张虚拟信用卡,授信额度从200元起步,根据个人网络信用度决定信用卡的上限额度,首批发行上百万张。虚拟信用卡的申请流程非常简单便捷,支付宝用户在支付宝钱包移动端内的中信银行公众账号内操作,即可实现即时申请、即时获准、即时支付。当然,腾讯也在随后便宣布联合中信银行推出微信信用卡。除在授信额度方面与阿里巴巴的虚拟信用卡有所不同之外,申请流程、操作方法等更多的内容大同小异。

大家都知道传统信用卡的开户办理模式,大多要到实体店去经历亲访、亲签、亲核的“三亲”步骤,顺利走完流程一般要一个月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虚拟信用卡的“三即”,这无疑会让人们拍手称快。

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随时随地与迅速便捷,不论是互联网理财产品,还是虚拟信用卡等移动支付产品,其身上都有着这样的烙印。

安全无小事

毋庸置疑的是虚拟信用卡等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便捷性既是它们的产品特点,也是广大消费者的愿望与期盼,而与便捷孪生同胞的另一个要素是就是安全。这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个是金融层面,即使用者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借款,会不会因此而造成坏账等风险。这方面的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对申请人身份信息的验证上。传统的信用卡办理在这方面还是下足了工夫,因此安全系数相对要高出许多。而虚拟信用卡则不同,申请人、资金能力等的验证相对要薄弱一些,因此其安全系数也是不言自明。

另一个层面,指的是与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账号安全。因为手机恶意病毒等一系列因素的干扰,虚拟信用卡的安全系数直线降低,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风险系数的不断走高。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例,就连今年的3·15晚会也在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越来越复杂的手机应用病毒入侵。

当然,在消费者账户资金安全保障方面,不论是传统的信用卡,还是近年来逐渐发展的NFC移动支付,以及当前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都是存在风险的,谁也不能保证100%的安全。但相对而言,后者受流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要更多一些,其风险系数自然高出许多。虽然虚拟信用卡有保险公司的担保,但是本身的风险并没有因此而减小。

作为一名消费者,也许我们不会关注银行是否亏欠或者有坏账,但是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的账户安全,自己的账户与资金安全是一点都容不得马虎的,毕竟一分一厘的财产都来之不易。这也许是央行紧急暂停虚拟信用卡所考虑到因素。当然,还有诸如虚拟信用卡的应用动了商业银行、银联等奶酪的说法也层出不穷,因为信用卡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渠道。

前景依然看好

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虽然有其自身的风险因素,但是它们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想一想,移动支付到底该怎么发展,或者如何才能健康发展。据Gartner分析,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增至23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规模将达6700亿美元。而2013年,国内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就达12197亿元,增长700%多。从数据来看,移动支付的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然,从环境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其中更是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当前的移动支付市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银行和保险流派、运营商NFC流派、最新的虚拟信用卡的互联网流派。对移动支付而言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便捷,第二是安全。便捷是移动支付的先天性优势,而安全是它的先天性短板。便捷性推动了它的快速和迅猛发展,安全性则是其发展程度与质量的天平。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安全性是影响和制约移动支付的关键。

便捷与安全是一体的,而不是顾此失彼的。如果只为了便捷性而忽视了安全性或者安全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又因安全直接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那么,这种进程事实上是不利于移动支付市场健康发展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影响了其前进步伐。

当然,我们期待并愿意使用移动支付,但绝不愿意在账户和资金安全风险变大的情况下享受这种便捷。因此,移动支付的真正健康发展应该是二者的统一,不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移动支付行业而言,移动支付本身的发展宁可前进的脚步慢一点,也要保证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