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审计署发布了10家国企2011年财务审计结果,以及3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审计结果。本次审计不仅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国企的隐形福利也纷纷遭起底曝光。审计显示,很多被审计的国企都存在滥用资金为职工发放福利的行为。其中,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5.74万元,实际可用于健身、餐饮、购物等活动。中移动的审计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证券日报》5月13日)
不同行业与企业之间的收入,当然不可能整齐划一。薪资如此,福利同样亦然。而由于薪资往往相对固定,而福利则更为灵活,相比薪资的差距,福利的差异,恐怕还更甚一筹。既然如此,假如看到别人的福利优渥,便羡慕嫉妒恨,甚至将福利好与企业财务猫腻划等号,并认定人家滥发福利、财务自肥,倒是显得太过武断。
以中移动的职工福利为例,尽管相比绝大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中移动的福利无疑是令人艳羡的。除了此番曝出的健身卡,中移动员工所享有的福利,其实还远不止于此,除了近水楼台的享有用不完的手机话费,机动车每月还有油补,各种形形色色的福利不一而足。不过,福利多毕竟不能等同于福利超标,中移动的福利固然优渥,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比起谷歌公司更加令人眼花缭乱的福利,中移动的健身卡恐怕要相形见绌。那么,我们是否能说谷歌公司的高福利超标更严重,公司财务更混乱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可见,简单的以福利的高下来作为福利是否超标的判断基准,必然有失偏颇。正如薪资的高下往往由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企业福利也有类似的属性。假如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强,出于激励员工,或是吸引人才的目的,只要经董事会的同意,再高的福利,也当属企业自由裁判权的范畴,既然人家是用的是自己的盈利来给员工发福利,究竟是发健身卡,还是发油卡,抑或是给予员工的家庭更高的保障计划,局外人实在是无权置喙。
不过,健身卡不必成为企业福利的禁区,同样不意味着中移动的健身卡福利,便天然合理,无可非议。诚然,中移动的确是电信运营商中利润最高的,甚至早已跻身世界500强的行列。按说,以中移动的利润率,支撑员工的健身福利,当然是不在话下,在员工健康方面的福利投入,甚至还颇显企业责任。但是,问题在于,中移动并非一家私营公司,而是一家央企,国有资本更在其股本中占据主要份额。既然如此,中移动的福利当然可以有,但却首先应当确保其福利的公开透明,而即便是私营企业,发放福利也必须通过董事会的认可和批准,这是任何公司福利发放最起码要遵守的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看,被审计曝出的中移动隐形福利,显然见不得光,更经不起上述企业福利原则的挑剔。而这类隐形福利,恰恰在不少国企中普遍存在,现实中,福利成了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这不仅意味着国有股本的流逝,原本属于纳税人股东的权益遭遇侵蚀,不透明的福利,更让腐败和寻租有了可乘之机。而这其实才是中移动“健身卡”最令人担忧之处。
某种程度上,以中移动的盈利能力,发了张健身卡,却惹来一身“骚”,的确不免冤枉。不过,中移动的福利真要名正言顺,恐怕更亟需的是开诚布公,而不是在内部下达“封口令”来应付审计。(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