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与“住读”过去专指一些中学生是回家住还是在校住,现在常被人们引申用来比喻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是否在当地住。平心而论,现在城乡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乡镇坐车到城市长则一个多小时,短则几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所以早去晚归的“走读”已成为当今乡镇干部的一个趋势。通信行业的老同志都应记得,以前不仅有明确规定要求管理者吃住在下面,而且上级领导还经常在半夜突击查岗,若是电话找不到人,轻者挨批,重者受罚。时过境迁,现在出行和通信条件与过去相比好太多了,是没有必要24小时全天不间断地守候了。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也出来了,近年来随着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地方治安形势也在不断恶化,一些远离城区的乡镇成了线路安全事故多发区。不少电缆偷盗者对我们基层企业的内部情况似乎了如指掌,等你下班后坐车回城了,他们就趁夜色开始行动。据说,这些偷盗者也配备了现代运输工具,能速战速决,等你接到报告后再驱车赶来,他们已经得手并溜之大吉。一位熟悉农村情况的基层管理人员这样说过,我们发展业务、维系用户也得靠晚上的时间,因为他们白天都很忙,有的在外面打工,有的务农种田,只有晚上才有空闲时间,大白天你是很难找到人的。由此看来,千篇一律的“走读”对电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不利的。
随着电信企业管理改革的推广和深入,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了基层社区经理、支局长的岗位,这无疑为农村乡镇电信服务管理注入了新鲜活力,然而遗憾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是“走读”型,自驾小车早去晚归。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统计,在社区经理和支局长“住读”的乡镇,各种业务发展就比“走读”型的明显快一些,线路被盗的情况也要好一点,即使发生线路被盗,破案率相对来说也要高一点。这说明电信企业的农村基层管理者“住读”还是有好处的。
鉴于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和严峻的治安环境,笔者还是建议在下面乡镇工作的同志,发扬光荣传统,变“走读”为“住读”,这样才能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各种问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也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