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英特尔CEO欧德宁日前在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称,首款采用英特尔Medfield芯片的智能手机将在本周上市。消息人士表示,这款手机很可能是据传将于4月19日在印度上市的Lava Xolo X900。记者了解到,中国市场目前对于英特尔十分关键,英特尔欲在千元智能手机上狙击高通和联发科等对手,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目前尚难站稳,因为这两个领域广泛使用的是根据ARM芯片所设计的处理器。
英特尔CEO欧德宁与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兼手机事业部总裁何士友
Gartner研究总监盛陵海表示,尽管英特尔进军智能手机投资巨大,但英特尔式手机在全球市场兴起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英特尔智能手机芯片Medfield Atom只是32纳米的制程工艺,预计当英特尔智能手机芯片达到22纳米以及14纳米的阶段,才会真正在智能手机市场具有影响力。
并且,英特尔正在组建的手机联盟也缺少手机界巨星的身影。目前苹果和三星对于英特尔搭建的平台的态度还很慎重。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能获得苹果、三星等领先厂商的支持,英特尔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上还很难与ARM比拼。
不过选择与联想、中兴通讯、摩托罗拉合作,也似乎是英特尔有意为之。现在在国内市场上,与运营商合作的千元智能机型占据了大片江山。由于中兴通讯和运营商关系密切,而运营商定制机正是中低端市场的主力军,因此这也是急于扩大市场份额的英特尔所看中的,而正在处于上升期的中兴通讯则希望摆脱同质化的泥沼,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双方可谓各取所需。
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IT商业新闻网,在英特尔的眼中,如今的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关键,甚至于决定成败的市场。这从该公司的人事调整上就可看出:无论是去年8月英特尔执行副总裁马宏升(Sean Maloney)出任中国区董事长,还是杨叙、方之熙和卞成刚这些中国区高管晋升为副总裁,这些任命看上去很简单,其实说明了中国市场对于英特尔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提升。
在上周举办的英特尔IDF2012大会上,马宏升表示,今年将推出低成本智能手机产品凌动Z2000。有分析认为,从英特尔的目标来看,Z2000很可能就是定位在千元智能机的市场上,而与中兴的合作可能将进一步强化英特尔在这块市场上的话语权。
IT商业新闻网记者在采访英特尔中国区市场与渠道部公共关系部总监孟轶嘉时,对于“Z2000很可能定位在千元智能机”这一问题得到了确定的答案。孟轶嘉并告诉记者,Z2000将于明年年初推出。
在英特尔看来,低端智能手机市场潜力巨大,是杀入移动芯片市场并站稳脚跟的机会所在。然而高通、联发科(MTK)等对手当然不会让英特尔轻易抢食地盘。今年年初时,高通董事长兼CEO保罗·雅各布就表示,高通在芯片功耗和集成度方面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功耗方面,我没有看到英特尔对高通产生威胁”。
除了中高端芯片市场,高通在中低端智能手机芯片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强,与本土终端厂商的合作也在增多。高通除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芯片价格,生产出适合千元终端的产品之外,去年12月,QRD系统(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的发布,也使其迈出了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这意味着高通将真正开始将产品线延伸到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此平台的发布,能让中小手机厂商快速完成手机设计与开发,极大地缩短了其研发成本与研发周期。明显要挑战联发科的传统地位。
而在经历了低潮期后,联发科近日也携带新面市的MT6575芯片再次杀入市场。这次的目标很清晰,即为定价于1000~1500元人民币的智能手机提供芯片架构解决方案,使得中低端智能机制造商可以实现“软有Android、硬有联发科”的快速规模生产模式。
对于高通和联发科,杨叙上周表示,英特尔智能手机的路线图将同时走高通路线和联发科模式,既做高性能芯片,也会出廉价芯片,同时会类似联发科,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告诉IT商业新闻网记者,虽然PC时代已过,英特尔必须进入移动领域从而完成转型,但其X86架构从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并不适合低端智能终端。
对此,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也告诉IT商业新闻网,英特尔芯片的运算能力适合中高端移动终端,X86性能、计算能力和功耗均高于ARM,在国内移动芯片市场价格战打得热闹、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英特尔不宜贸然进入低端手机领域,其可在高端机上尝试发力,以与其它对手实现差异化竞争,但王阳也表示,英特尔在移动终端上此前并无经验,因此含有其芯片的终端的稳定性将会是一大考验,因此与手机厂商合作推出的首批机型将是英特尔用来积攒经验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