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资费套餐种类数量,喊出了消费者的心声。近年众多的资费套餐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消费者也不知道套餐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总感觉套餐是一个陷阱,于是关于套餐的投诉不断。
套餐是否就是陷阱?运营企业为何要推出套餐?从根本上讲,设立套餐是为了降低资费,让消费者从套餐消费中享受更低资费的优惠。比如:如果没有套餐,在北京用手机拨打市话大约是0.3元每分钟,中国移动的88元套餐,包括600分钟本地主叫,平均0.15元每分钟,被叫免费,每月还送10MGPRS流量,显然消费者从套餐中享受到了实惠。
但套餐的种类数量过多,往往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他们更不了解哪个套餐能带来真正的实惠。不少消费者表示,套餐消费方式就像商场的打折返券,为了所谓的“优惠”,你必须精确地调整自己的通话时间以适应套餐的要求,必须接受一道道复杂算术题的折磨,而有的套餐甚至有欺骗消费者之嫌,看起来便宜,实际上资费却更高了。
那么,电信运营企业的资费套餐数量为何会如此之多?这与近几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无关系。一个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了一种新的资费套餐,竞争对手就会立即推出对应的看起来更优惠的套餐,行业陷入了互相推套餐的“怪圈”。电信用户陷入了一个消费怪圈,各种套餐如雾里看花,明白消费在很多时候成为空谈。
电信资费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福利与产业发展达到平衡,即要保证让更多的用户享受电信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福利,保证全社会的公平、合理、健康消费。那么,资费改革首先要实现的便是明白消费。只有让老百姓明白其透明化的通信消费,才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通信资费降低的便利。因此,电信资费套餐应越少越好,要逐步实现资费透明,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只有这样才能将电信业发展成就更切实地回馈给广大电信用户,同时,对于有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更具有积极意义。
河南等地大幅削减资费套餐种类数量的做法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消费者认为,套餐减少有助于他们更方便地选择资费套餐,透明化的资费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资费降低带来的实惠。对于当地通信行业来说,套餐减少让各企业回归到理性的竞争上来,竞争秩序明显改善,有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良性发展。减少资费套餐数量,怎一个“好”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