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我国电信业重组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具备了全业务经营的资质,中国移动通过发展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也获准进入固网市场。电信运营业的全业务时代降临。这意味着,它们将在固网和移动网络之间调集资源、开辟市场、全面整合无线和固网业务。
而这样的竞争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宣布要充分利用在原有固网上的客户资源优势发展移动业务,以业务捆绑等全业务手段发展移动通信。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力图通过移动固话的方式,加速对传统固网业务的替代。
电信重组后的首份财报,电信、移动、联通均已摆上台面,除了业绩上的天差地别之外,作为运营商新竞争时代的关键环节,全业务在2009年如何布局,引发业界的深层次关注。
攻守平衡间
进入2009年,全业务时代的全面来临,让国内电信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三大运营商都力图在新版图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2008年财报董事长报告书中明确表示,将坚持“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固网和移动网络的协同效应,通过产品的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全业务正在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以家庭和政企市场占主导优势的新电信、以个人移动通信市场占主导优势的新移动和三方面能力都比较平衡的新联通之间开始燃起新一轮的竞争。
按照三大运营商最新财报披露:中国移动在TD建设上投入大量资源,以迅速壮大我国的自有标准;中国电信则在政企市场、家庭市场和个人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并配合国家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攻占农村市场;中国联通以优势业务为突破点,总体上继续采取跟随策略,局部地区发挥网通的资源优势主动出击。
中国电信则是要利用政企客户和家庭客户的客户优势,把固网业务资源与C网特色业务结合起来,通过全业务捆绑组合优惠,在固网市场和自然新增市场主攻个人客户;在守方面,要重点防守宽带市场和政企信息化市场。
而固网和移动实力最为平均的中国联通将发挥原网通公司的优势,在特定细分群深层次进军宽带和信息化市场;在守方面,要利用G网和WCDMA的产业链优势,通过价格优惠稳定G网存量,并在3G启动后大规模发展WCDMA用户,巩固移动领域第二名的地位。
北京博亦电信咨询总监李彦认为,虽然三大运营商目前在全业务布局上正在结合自身不同的优势各有侧重,但竞争不是目的,而是为构建全业务的稳态竞争格局服务的。也就是说,通过竞争要达到合作的目的,因为合作共赢才符合各方的目的。
全业务宽带争夺端倪初显
全业务时代的未来竞争焦点,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移动互联网。中国电信在财报中强调2009年要建立“互联网手机”经营模式,加快向市场推出无线宽带、天翼视讯等功能和业务,占据移动互联网制高点。中国移动作为国内运营商踏足移动互联网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培养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中国联通在与网通合并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便强调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互联网的移动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用户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可移动性,无线路由的热销已经足以证明用户对移动性的需求。其二,未来的移动性更应该是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使用需求下,各种互联网接入终端和不同接入方式之间的无缝移动。
当前,尽管彰显中电信全业务野心的天翼189已经放号,中移动也开启了无线固话业务的试点,但在全业务经营的浅尝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还是围绕资费价格战等表面竞争手段展开。在以移动互联网为竞争焦点的全业务格局下,融合更多的是要以用户需求的变化为导向,而不能因为各方利益的权衡问题而不去满足这种需求。
从长远看,移动互联网终将成为全业务格局下运营商之间深度竞争的新筹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认为,宽带不仅是全业务运营商的未来出路,而且传统宽带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种种矛盾,最终也只能靠全业务宽带接入来解决。
不过,当前电信、联通、移动的宽带业务能力并不均衡,电信、联通拥有有线宽带市场的ADSL份额和光纤用户,而移动从这个角度而言,未免有些“吃亏”。但中移动新近试点的无线固话业务,或将成为其走入家庭和办公通信服务市场的敲门砖。只要中移动牢牢做好移动互联网这一在未来宽带市场最有增长潜力的业务,即使面对联通、电信的既有优势,也依然有较大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