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和网通的股东已经分别批准了两家公司合并的议案,新联通即将诞生。新联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三次电信重组已经完成,但并没有改变电信市场严重失衡的局面。在全业务市场(按照2007年的业务收入折算,下同), 3家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移动49.8%、电信28.5%、联通21.7%,新联通的市场份额只有1/5,仅相当于移动的2/5或者电信的3/4。新联通作为最弱小的一家运营商,不得不在移动与电信的夹缝中生存。
由于移动已经占有了大约50%的存量市场份额和大约80%的增量市场份额,电信和新联通很难与之抗衡,政府必将对移动实施非对称管制以促进市场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实力相对接近、业务基本同质的电信和新联通将为争夺移动让出来的市场展开最直接、最激烈地竞争。对于新联通而言,能否战胜电信是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能战胜电信,未来的电信市场可能变成移动-电信双寡头垄断,新联通将面临被再度边缘化的危险。但是,由于电信的市场份额大约是新联通的1.4倍,在重组过程中也没有收到很大影响,新联通要想战胜电信谈何容易。
新联通要想战胜电信必须抓住电信的弱点,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电信的弱点在于固定业务占比过大(见表1)。固定业务收入在电信的业务收入中占84%的份额,在新联通的业务收入中只占56%的份额。同时,电信的固定业务规模大约相当于新联通的2倍,而移动业务规模只有新联通的1/2。由于固定业务已经进入衰退期,电信相对于新联通的优势正在随着时间逐渐削弱。电信只有利用固定业务的现金流和用户群,抢在固定业务全面衰退之前把固定业务的优势移植到移动业务中去,才能保持相对于新联通的优势。
表1 电信与新联通的业务对比(2007年度折算值)
因此,新联通战胜电信的法宝就是要通过加快固定业务的衰退速度,使电信没有足够的时间把固定业务的优势移植到移动业务中去,从而实现逐步缩小与电信之间的差距,最终超越电信的目标。虽然加快固定业务的衰退速度也会使新联通遭受一定损失,但是由于新联通的固定业务规模只有电信的一半,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远远小于电信,固定业务衰退对新联通的影响远远小于电信。而且,由于新联通的移动业务规模是电信的2-3倍,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固定业务的衰退越快、损失越大对新联通就越有利。
当移动业务保持原有规模而固定业务萎缩到原有规模的1/3(见表2),或者移动业务扩大到原有规模的1.5倍而固定业务萎缩到原有规模的1/2(见表3)时,新联通就到达了超越电信的临界点。在临界点以后,随着固定业务的衰退和移动业务的发展,新联通对电信的优势将逐渐扩大。
表2电信与新联通的实力对比(移动业务维持原有规模而固定业务萎缩到原有规模的1/3)
表3 电信与新联通的实力对比(移动业务扩大到原有规模的1.5倍而固定业务萎缩到原有规模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