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8/6/26 14:14

论深入推进通信监管战略转型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苏少林

 在“大部门”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信监管部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更高平台审视自我,站在更大空间谋划监管,着眼更宽领域寻求突破,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面对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我们既要有压力,也要有动力;既要看到挑战,更要把握机遇;既要狠抓监管不动摇,还要创新思路不停滞。当前一段时期,我们等不得、松不得、慢不得,而要带着激情、带着使命、带着追求,做到不等待更加开拓、不观望更加拼搏、不依赖更加自强,更加自觉、坚定地走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监管转型之路。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通信业也正处在一个转型与变革的重要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趋向,对于通信监管寻求新动力、应对新挑战、拓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由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城镇化进入由城市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阶段,市场化进入由企业改革为主转向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国际化进入由扩大出口、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阶段。在此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发展,既为通信业创造了巨大机遇,也对通信监管支撑“两化”融合、服务“五化”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大部门”制为突破口,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担当起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这两大重任。实行这种管理模式,从体制上保障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进程,对于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和信息产业由大变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顺应这一大势,通信监管必须从过去以市场监管为主的公共行政型转向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主的公共管理型,从过去以微观管理为主和过分注重内部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和更加注重战略管理,面向产业融合提升科学监管的能力。

另外,随着通信业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用户业务需求不断升级、技术业务创新不断加快,从传统电信运营业向信息服务大行业转型已成为我国通信发展的必经之路。经过三年的实践,行业转型已从最初的思想观念、业务网络转型发展到投资结构和方向、运营体系、组织架构的系统转型,从企业转型为主发展到企业、政府、社团组织等各相关主体参与其中的整体转型。与此同时,我国电信运营体制改革已成定局,“三网融合”亦已取得突破。这些都意味着通信监管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求监管部门在理念、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监管部门要用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自己,以更高的水平要求自己

新形势要求通信监管必须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的倍增、辐射和渗透作用。要加强规划指导,不断提高通信服务普及水平;深入实施村通工程,推动农村信息服务再上新台阶,力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加快TD-SCDMA产业化进程,做好3G后续演进路线以及4G发展相关研究;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增值业务,培育信息服务大市场;提升开发区、软件园的通信服务保障能力;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信息化进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信息通信需求日益增长。通信监管部门要不断强化“监管为民”的理念,着力增强改善电信服务的普惠性,着力完善保障电信服务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影响电信服务的突出问题,使电信服务水平每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要引导企业确立以用户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提供差异化的业务和个性化的服务,推进建立在成本降低基础上的资费下调;通过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构建多渠道保障体系,纠正在业务、资费等方面侵害用户利益的行为;鼓励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业务服务创新,使电信服务由提供基本的接入向信息无障碍、扶助弱势群体等发展,在更广领域、以更大力度消除数字鸿沟。加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统筹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区域间通信发展差距;围绕信息服务打造新型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力助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环保事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形势还要求监管者要坚持发展与管理同步,加强对互联网的发展指导,营造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提高应急通信指挥保障能力,推进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等重点项目的落实;做好防汛等抢险救灾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国际通信管理能力,保障国际通信安全畅通;加强安全生产,不断提升通信网络作为经济社会重要承载基础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当前这个改革转型的特定时期,我们必须快速进入状态,放眼全局找位置,跳出行业看监管,以大气魄谋划大事业,以大思路再出大手笔,在思想解放中超越自我,在能力提升上争创一流

如果说过去的解放思想主要是解决“要不要监管”、“敢不敢监管”的问题,那么现在解放思想主要是解决“会不会监管”、“善不善监管”的问题。一要开阔眼界。我们对传统的监管套路比较熟悉,但对监管转型思路不宽;对市场监管比较在行,但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对陌生;对推进信息化有所了解,但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办法不多。这些主要是由于未能跟上形势、找准位置,站得不高,想得不深,角色不到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难题,我们要学会看局部有全局的眼光,看监管有发展的眼光,看行业有社会的眼光,在目标上有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追求。二要开阔思路。在体制转轨、行业转型、结构转变的新坐标中,一定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以往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过时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从局部利益、部门权力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除不适应监管转型的体制机制,真正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监管问题、推动监管实践、检验监管成果。三要开阔胸襟。过去八年许多事能办而未办,是我们自己束缚了手脚;许多事想办而办不成,是陈规旧习制约了实践。

推进监管转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勃之气。一是向精神要战斗力。要时刻以“监管为民、发展为民”自励,以敢于争先、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矛盾不困惑,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发展解难题。二是向基层要创造力。路都是靠人走出来的,事业也都是靠人探索出来的。探索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不探索永远也不会成功。地方监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作为意识,不以力薄而志短,不以权微而不为,而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抓好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大事,干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为企业排忧解难、让百姓受惠得益的好事。三是向实践要竞争力。要牢固确立一年高过一年的追求定位、一年严过一年的工作要求,把先进单位视为标兵,把监管对象当作老师,不说怎么办,只讲怎么干,认准目标就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让争先创优的斗志越来越强,监管转型的底气越来越足。

处在这样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通信监管会遇到许多“硬钉子”、“拦路虎”,如果没有一股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凡是中央关心的事,凡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事,凡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都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好的事。我们只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个阶段打一个战役,一个时期实现一个新突破,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便能积小胜为大胜,积量变为质变。工作上遇到问题,这并不可怕,怕的是作秀假干事。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弘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敢于正视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尤其在涉及群众利益的资费、服务等问题上,要始终清醒慎重、积极应对,确保尽快解决“不出事”;在规范市场、维护秩序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管矛盾多么尖锐,都要敢于靠前“不怕事”。

实干是硬功夫,既要在宏观上有方向,也要在微观上有办法。一是确立系统转型的方向。监管范围要从传统的以通信网为主向通信网与互联网并重转变;监管对象要从过去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主向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增值电信企业并重转变;监管措施要从以协调为主向协调与处罚并重转变;监管方法要从行业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监管运行机制要从临时性、突击性向科学性、持续性转变。二是强化结果导向的意识。要坚持以干成事为标准,以实绩论英雄,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真正把监管取向体现在规划的引导上、环境的创造上、措施的落实上,把结果导向体现在高水平、高效率地解决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上。三是树立务实为民的形象。以建设一个高效能的服务型监管部门为目标,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实事工程”,全力在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百姓上实现更大作为,在干大事、干实事、干群众满意的事上取得更大成绩,使监管转型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对通信行业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