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4/2/28 16:57

“余额宝”们如何改变金融业?

人民邮电报  叶曜坤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马云在2008年“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演讲时说的这句话,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9402亿元!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的额度。可供参考的两个数字是:腾讯公司截至2月27日的市值为1149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065亿元),通信运营业2013年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1689亿元。如此巨大的降幅,让金融从业者和监管者颇感意外。存款“搬家”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威力已经显现。那么,互联网到底会给金融业带来哪些改变?互联网金融会不会改变金融界的游戏规则?银行业有何应对之策?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背后有无隐忧?会产生哪些新的风险?在新的市场形势下,金融监管者又将如何出牌?

1 规模狂飙引关注

“传统产业要拥抱互联网!”李彦宏在2013年中国版权年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听起来温和,实则绵里藏针,似乎是互联网产业向所有传统产业发出的“请战书”。纸质媒体、百货零售、图书出版、通信运营等行业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不得不改变经营模式。如今,金融业这个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也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攻势。

2013年6月,支付宝旗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诞生,其后创造了一连串纪录,成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带头大哥”。截至今年2月14日,余额宝规模突破4000亿元。除余额宝外,由腾讯推出的理财通上线运行1个月,规模接近300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管理资产规模第一的华夏基金规模为2311亿元。支付宝的合作方天弘基金在2012年年底的规模只有99.5亿元,而到2014年1月15日,天弘基金宣布,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货币基金规模增长2054亿元,平均每天增长66.33亿元,而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余额宝”们的贡献。

2 促进利率市场化

余额宝对活期储蓄的巨大吸引力,让银行业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对于余额宝的“鲶鱼效应”带来的巨大影响,支付宝方面表示“完全没有想到”。

如果存款减少,而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下降,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贷款规模就不得不压缩,经营业绩自然受影响。“余额宝”们让银行最惧怕之处,正是因为其强大的群众基础带来的吸金能力。单个储户与银行毫无议价能力,而利率较高的协议存款则需要大量资金,普通储户难以企及。为了把从银行“搬”出去的储蓄重新“买”回来,银行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吸收货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将9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向了银行协议存款,根据该基金2013年四季报显示,2013年年底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占基金资产比例达到92.21%。

6%~7%的高收益率,加上灵活性、流动性较强,成为余额宝吸引大量用户将活期储蓄转移至支付宝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水平,金融机构目前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35%,仅为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所宣传收益率的十几分之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为6.55%。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净利息收入是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吃利差”商业模式,而“余额宝”们正在压缩这一模式的利润空间。通过“余额宝”们的辗转腾挪,活期储蓄从银行“一出一进”,“华丽”地转了一圈之后,银行融资成本上涨约20倍。对于银行而言,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经营成本,好像“日子过不下去了”。不过,银行的融资成本升高,并不能怪“余额宝”们。

在制度上,存款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法定管制利率与协议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无风险套利空间,如果利率市场化真正实现,“余额宝”们的套利空间也就消失了。早在1996年6月,我国就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但利率完全市场化,则需要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存款利率市场化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月26日宣布,自3月1日起,将放开区内300万美元以下外币存款利率上限。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完全到位,以及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的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逐步具备之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稳妥有序地推进。但上海自贸区内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有试点性质,并未完全放开,难以短期内惠及大众。实际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曾明确提出,提了这么久却一直不见成效,是因为银行业没有动力“革自己的命”。余额宝的出现,对利率市场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或者说有很强的倒逼作用。

3 金融创新双刃剑

支付宝推出余额宝这款理财产品之前,不少用户曾指责支付宝因独占了巨额用户沉淀资金才带来收益。而今,用户的意见少了,银行的指责多了。

互联网金融产品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部分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余额宝这款重量级的金融创新产品,有人乐于享受其带来的高收益和灵活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批评甚至指责余额宝的声音,其中包括:“严重干扰市场利率”、“拉高事业企业融资成本”、“冲击中国经济安全”、“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等等。比如,认为余额宝影响实体经济的逻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银行融资成本的上涨,必将带动实际贷款利率的攀升,实体经济会因此受到影响,获得高息贷款的企业将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其经营成本,而产品售价的上涨,最终由全体老百姓埋单。

不久前,支付宝方面对所有不利于余额宝的言论进行了公开否定。支付宝方面委屈地表示,推出余额宝的初衷,是想为用户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提供合法且稳定的收益,让以前很难享受到理财服务的草根人群获得零门槛、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会与传统金融业产生竞争,但尚不足以从根本上颠覆传统金融业。毕竟,传统金融业在风险控制、资金配置、专业分工等方面比互联网企业领先太多。此外,“余额宝”们如果不寻求更多创新突破,就算把银行的活期存款全部搬过来,也只是成为互联网化的新型“金融中介”。而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深入,社会融资方式将从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转换为直接/间接融资并重,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也称金融非中介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余额宝”们若想长远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按照静态的思路,余额宝似乎“掀不起浪”。支付宝方面称,余额宝所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在2014年1月的总规模为9532亿元,与过百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余额宝的收益率是市场利率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这个理由似乎很在理,但余额宝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规模在迅速扩大,互联网理财方式正在改变普通人的储蓄习惯和理财习惯,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更会加速这一进程。支付宝、微信等拥有数亿活跃用户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影响力巨大,银行深知其威力,不少银行已经开始“主动出击”,银行版“余额宝”已经悄然诞生:中国银行推出“活期宝”,工商银行浙江分行推出“天天益”,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交通银行推出“快溢通”,民生银行推出“如意宝”,等等。但由于商业银行受制于部门利益之争,银行业内部的金融创新受到颇多掣肘,目前银行版“余额宝”尚未形成规模。

4 互联网理财存风险

手机丢失、木马病毒、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此不赘述,而主要讨论互联网理财产品本身的风险因素。

6%~7%的高收益率到底能持续多久,“余额宝”们能一直火下去吗?记者认为,非常困难。因为健康的金融业最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能空转。理财产品的平均回报率,应以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作为参考指标,7%的收益率水平已接近GDP增幅。

余额宝的高收益率,直接受益于协议存款的高利率,而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取决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Shibor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季节性因素、资金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具有波动性。春节之后,银行的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短期融资需求下降,Shibor的隔夜(O/N)、一周(1W)、两周(2W)、一个月(1M)等4个期限品种的利率水平均快速下滑,2月25日,Shibor这几个期限品种的利率水平区间为1.72%~4.52%;而三个月(3M)、六个月(6M)、九个月(9M)、一年(1Y)等较长期限品种的利率水平区间为5%~5.56%。可见,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对接的货币基金产品,其收益率随行就市,6%~7%的较高收益率并非常态。

此外,根据银行的资金需求情况,协议存款的期限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银行资金面宽裕,多数银行会根据情况追求长期而稳定的协议存款,只选择半年或期限更长的资金。一旦货币基金产品发生大规模集中赎回的情况,则有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风险控制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相信专业机构会借助大数据技术把控风险。以余额宝为例,大量“散户”集中赎回有两种可能的情形:一是“双11网购节”等特殊时期,大量用户可能在短期内集中赎回资金用于网络支付;二是“黑天鹅事件”等极端情况引发Shibor各期限品种利率短期内断崖式下跌,导致货币基金市场收益率暴跌,致使天弘增利宝基金产品收益率水平大幅下跌。不过由于Shibor是批发性利率,稳定性较强,其利率水平低于活期存款利率水平的可能性极低。

政策变动的风险也值得投资者注意。金融行业高管已经注意到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规模的飙升,并开始进行风险提示。据报道,2月21日,证监会组织货币基金规模居前的十余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开会,重点提示基金资产大比例投资银行协议存款的风险。根据目前的监管政策,协议存款可提前支取,一般投资者若提前支取,最多只能获取相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但对于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银监会和证监会在政策方面有所放宽,规定货币基金若提前支取可不罚息,利率损失由银行承担。显然,这样的协议并非完全市场化。如果有一天,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关联的货币基金规模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一旦大量协议存款需要提前支取,且不罚息,银行或许难以承受。对于银行而言,这不太公平,货币基金“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政策优惠也可能取消。

5 平衡监管促发展

风险,是金融监管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控制金融风险与鼓励金融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是金融监管的艺术。

金融产品创新需要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2014年2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的讲话中谈到,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相信在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下,更多的创新产品会涌现出来,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将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遍地开花,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央行行长周小川对科技促进金融业发展一直持欢迎态度。他认为,将传统金融行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为顾客提供更加快捷方便、安全可靠的服务,也是金融行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专场发布会上,周小川曾明确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他认为竞争最终会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也就是整个金融业会给实体经济及各类客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但同时,周小川承认,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现,客观上会对监管形成挑战。“重要的是我们要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和新的科技挑战。有一些地方有风险,有些东西和现行的法律法规不符,但最主要的是保持正常的心态和支持创新的理念。这些新事物出现以后,要加快我们的学习步伐,及早地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不断更新规章制度和监管标准,这样就能使整个金融业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2013年8月,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银行业务(即网银业务)经营多年已成气候;另外,央行已经正式向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执照,并制订了相关规则,进行必要的指引,这些业务处于观察范围内,观察过程中,央行会提示安全性。

余额宝只是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业态范围较广,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等。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近日撰文指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三大风险,同时表示鼓励金融创新。这三大风险是:机构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触碰不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不能非法集资这两条法律“底线”;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存在安全隐患;内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发经营风险。但他同时指出,监管要体现出灵活性和针对性,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不搞“一刀切”。“试玉要烧三日满”,金融监管部门目前对互联网金融尚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数据支持,因此要保留出一定的观察期。对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客观评价,仍有待于将来。他认为,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都应该受到尊重。“现阶段,在监管原则上,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包容失误,为行业发展预留一定空间。”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