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普遍认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驱动3G/LTE等移动宽带(MBB)网络建设的动力。然而,较少被注意到的是,移动宽带本质上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宽带,并不等于移动宽带就是基于移动网络的宽带。要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运营商需要建设一张满足用户移动终端网络使用习惯的网络,在家庭、办公、室外等场景,提供泛在超宽网络。这要求运营商在建设一张移动网络的同时,也要必须具备固定宽带(FBB)能力。固定宽带在大屏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它们所处的家庭/企业连接的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运营商在家庭、企业市场做大做强的关键。同时,固定宽带的数据分流能力还能有效地保护MBB良好的产业经营环境。
网络能力相互协同
由于终端屏幕的尺寸、分辨率以及视频内容等相关参数的不同,播放同样高清体验的视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需的带宽通常在0.5Mbps至3Mbps之间。考虑到家庭内有多个联网终端,会出现带宽聚合、住宅区用户密度大、早晚时段并发上网率高的情况,且无线网络又存在穿墙衰耗的影响,无线网络要满足这种场景下的用户体验,面临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户的绝大部分数据消费,是通过WiFi旁路到固定宽带上的。根据Informa的研究,全球智能手机所产生的流量中,有70%通过WiFi产生,室内WiFi(private/Self-provisioned)又占据了98%的比例。这种情况在平板电脑用户的带宽消费行为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根据OfCom2012通信市场报告数据,有87%的用户在家中使用平板电脑上网。针对智能设备用户的这一使用习惯,运营商需要利用固定宽带网络,与移动网络形成有效协同,以解决用户在室内的带宽和流量需求。
固定与移动宽带协同建网可以有效提升效率,降低整体TCO,特别是随着MBB深度覆盖的加强,这种协同效应会更明显。MBB深度覆盖需要增加大量站点,站点的建设难点在于站址获取、回传资源、站点供电。在固定、移动协同建网的情况下,运营商能利用广覆盖的固定网络资源,高效解决站点回传以及供电的挑战,达到降低综合建网成本的目的。
商业模式互护互助
整体而言,运营商在商业方面要达成的三大战略目标是:减缓话音、短信的收入下降,扩大宽带接入的市场空间,提升宽带管道的价值。要有效达成这些目标,MBB与FBB在商业模式上的互助互护尤为重要。
而MBB及FBB产业发展到今天,其商业模式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MBB期望维持流量经营的模式,而FBB已进入带宽竞争的阶段。这两种模式的不同,使得FBB能够对MBB商业模式形成有效的保护。
基于竞争及业务发展的需要,运营商往往鼓励用户多消耗MBB流量。实际上,用户已经养成了大流量消费习惯。如果加上通过WiFi产生的数据流量,用户实际消耗的总流量能达到在用移动数据套餐的三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把固定宽带分流跟MBB有效协同起来,MBB行业的竞争会全面进入“不限量”套餐阶段,将结构性破坏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MBB的商业模式也将很快变得flat-rate(扁平化),使宽带接入业务本身的收入空间快速见顶回落。
同时,不限量套餐也将刺激短信及话音的OTT替代,加速传统商业模式的坍塌。这样的产业痛点在MBB发展最好的韩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3G时代,韩国三大运营商都进入不限量套餐的竞争,导致ARPU持续下降,并因为OTT应用Kakao Talk(类似微信的应用)的大发展,进一步影响了短信和话音收入。因而,在进入LTE时代时,韩国三大运营商均将不限量套餐取消,回归到MBB流量经营的模式。
在另一方面,FBB在持续发展新用户的同时,也进入带宽经营的时代。带宽经营的一个关键机会就是跟OTT应用协同,通过网络能力开放给OTT应用以保证更好的用户业务体验,进而更好地吸引客户支付额外的费用。OTT协同应用当前主要聚焦在OTT视频的协同,但MBB业务及终端的丰富也给FBB带宽经营的商业模式带来更多的机会。
拥有全业务能力还可以支持运营商方便地进行各种套餐营销,赢得竞争,扩展市场。近期的市场调研报告表明,用户倾向选择套餐业务,而且,选择套餐的用户离网率比使用单一业务的用户要低。领先运营商一直在牵引行业的良性走向,通过全业务运营来促进FBB、MBB的协同发展。
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学校等市场一直是运营商们竞争的高地,而拥有一张全业务运营的网络,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比如,很多学校开始普及平板电脑,要满足教室场景的平板电脑带宽使用要求,必然需要有超高带宽的固定网络。
市场认可,创造价值
“现在,作为运营商,如果不具备固定、移动融合运营的能力,就不可能拥有未来。”Vodafone集团CEO在2013年5月的分析师及投资者大会上如是说。
事实上,Vodafone已经在英国、西班牙、德国等发达市场,进行了固网领域的战略投资。Vodafone近两年分别收购英国Cable & Wireless Worldwide,以及德国Kabel Deutschland,其核心驱动力就是要在家庭及企业市场做大做强,并利用它们的固网资源来降低基站的回传成本。
在美国市场上,AT&T成功地从最初iPhone发布时的“不限量”套餐,全面转向“阶梯式”套餐,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其后付费用户保持了持续的增长。Verizon也主推“阶梯式”套餐。作为对比,排名第三、第四的运营商Sprint和T-Mobile力推“不限量”套餐,但他们的后付费用户却在持续减少。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T&T及Verizon是全业务运营,能够提供固定移动捆绑套餐;而Sprint和T-Mobile只聚焦移动网络,在竞争上处于劣势。
AT&T在2012年底的投资者大会上披露,当提供固定移动捆绑套餐时,客户满意度能够提升10个百分点。同时,在AT&T U-Verse(固定超宽带)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捆绑移动业务的方式,其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升。这表明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通过交叉补贴,能更好地吸引用户,帮助运营商获得商业成功。
通过全业务套餐取得市场成功的例子还很多。最近一个有代表性的是Telefonica Spain的Fusion业务。Telefonica Spain在2012年10月推出固定移动捆绑套餐Fusion,在之后的三个月内快速发展了150万用户,其中有40%的移动用户来自竞争对手转网。Telefonica Spain CEO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Fusion业务推出后的一个季度,在用户及盈利上,都创造了Telefonica Spain运营历史上的新记录。所以说,在这个智能与连接的时代,运营商拥有全业务运营能力是竞争致胜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