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7/1 11:06

运营商的互联网之困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钟凌江

都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电信业的杀手级应用,各大运营商和行业各方都不遗余力地向人们描述着这一杀手的超级本领,浏览新闻、下载音乐、观看视频、在线游戏……移动互联网似乎无所不能。然而这些好像都是明天的事,至少对中国的电信用户来说是这样的。

身边朋友鲜有大量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且不说网络条件和资费水平,乏味的业务就让人难以提起兴趣。还是让数据说话,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数虽然在近几年快速增长,可是他们之中的活跃用户到底有所少?我们找不到科学的统计数据,但有一项排名从侧面印证了运营商互联网业务的疲软。

近日,一位运营商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互联网流量的排名在800名开外,对于百度、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只能望其项背。而今年第一季度,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官方门户市场规模为19亿元(包含流量费和信息费),而非官方门户为运营商所带来的流量费共达46亿元,差距显而易见。相比之下,国内很多第三方的移动门户创新力更强,生存手段更加灵活,吸引了不少用户。

或许有人会说,术业有专攻,运营商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集中在互联网业务上。但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而且也与他们“做综合信息服务商”的目标和对互联网业务的美好憧憬相左。德国电信的T-Online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ISP,56%的德国互联网用户经常访问T-Online旗下的品牌网站。该网站提供的业务除了互联网接入之外,还包括内容、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增值业务,而且增值业务的收入甚至能与接入收入抗衡;在法国,GoogleMicrosoft以及法国电信网站是网民最常访问的三大网站,三者的点击率相差甚微;近邻韩国的运营商KT,其旗下的综合门户hanmir在韩国排名前列,电子商城buyjoy是韩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B2C电子商务网站。

同为运营商,同在各自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同样致力于互联网业务,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其实,三大电信运营商官方门户增长乏力,其因在创新力度不足,虽然新增用户较多,但用户黏性偏低。

其他原因还很多。比如说,目标和意图不明确,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源投入上的不足。相比之下德国人的战略意识更为强烈,德国电信早在2001年3月就提出明确的战略意图——T-Online要成为互联网媒体网络,在运营中,德国电信在人员和组织上做了充足的配备,规模堪称专业的互联网内容运营公司,不仅有专业的内容编辑团队,甚至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公司。

比如商务模式的选择。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要选择德国电信的这种模式,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内容和服务的不断创新。英国BT虽然没有像德国电信那样自己组建庞大的专业队伍,但也在与内容提供商积极接洽,争取到了深入的合作。BT和Yahoo提供联合品牌“BTYa-hoo!宽带”,大量创新业务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由此带来的网站点击率也许可以忽视,但是BT从中分享的广告、电子商务、付费内容等的大量收入却羡煞了竞争对手。

模式选择的问题仁者见仁,但是坦白地说,我国电信运营商对于互联网业务虽然有很强烈的渴望,但总的感觉是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却有着一套较为模糊的战略步骤,阶段性目标的缺失导致了前进动力的不足。其实,中国的运营商也在探索各种模式,比如各式各样的增值业务中心的建设、与媒体的合作、与门户网站的合作,却鲜有真正杀手级的应用。手机报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移动在多年前大张旗鼓地入股凤凰卫视后,至今没有看到太有吸引力的业务产生,倒是很多第三方的视频网站风生水起。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前进道路上最大的桎梏。

其实,中国运营商发展互联网业务的优势是具备的,基础网络的完善,运营支撑系统也在这两年掀起了建设的热潮,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在舆论的引导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渐受到重视,而通过时间的积累和实际的践行,运营商也应该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对于业务开发的能力,对于与伙伴的合作,对业务模式的选择等等,此外,凭借全业务时代定制手机逐渐形成的终端优势,相信中国运营商的官方门户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