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4/9 11:09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赛先生”

通信产业网  舒杰

在谷歌中国公司里存在这样一群人,与我们通常概念里的谷歌不同,他们代表了谷歌在手机上的力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异类”。

如同虔诚的“传教士”一般,谷歌总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作为谷歌的一员,谷歌中国团队同样如此。

“我们与其他移动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区别也许在于我们不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而是谷歌中国的一部分。”谷歌中国移动团队的杨帆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

但是对于以“混乱”著称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增值产业或者更加准确)产业而言,夹杂着理想主义的谷歌如同进入世俗社会的“卫道士”。指点江山仅仅是其第一步,改变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才是谷歌的终极理想。

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

幸福的成本中心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谷歌员工的工作环境,“奢侈”的得票率无疑名列前茅。而《通信产业报》(网)记者在谷歌中国的实地观感也证实了这一点。

谷歌中国在办公环境“奢侈”领域无疑已经得到总部的真传。谷歌中国“掌门人”李开复在执掌谷歌中国之初即表示,“在人员、创新本土化以外,福利也要本土化。”于是,在清华科技园的谷歌大厦里出现超过20种的饮料、难以计数的零食、免费的餐食服务、无处不在的网络、乃至细节到每个会议室都会配备的笔记本电源线。在这里,才可以真实理解流传甚广的谷歌不成文规定:员工不能离食物超过30米远。而这也正是谷歌中国移动开发团队的幸福工作环境。

从谷歌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移动产品的工程师就开始招聘。只有几十个人的谷歌移动团队在700人以上的谷歌中国背景的映衬下,几乎就难以显现出自己的特色。但是,也正因为凭借着谷歌中国的强力支持,其中的移动团队才能在近乎毫无牵挂的情况下正常运转。一个实际的例子就是,谷歌的各种移动产品至今没有添加广告,而众所周知,广告是谷歌的主要营收。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谷歌的移动产品无疑是幸福地作为成本中心存在的。虽然这其中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谷歌“财大气粗”。

开放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氛围使得,谷歌的工程师文化才能尽情施展。“我们有20%的工作时间是自己支配。”,“我们可以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随时进入或退出,而这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这是谷歌几位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

“我们可以随时推开李开复或者林斌的办公室,告诉他们我要做什么。”薛峰表示,虽然他是谷歌移动团队的第一位员工,但这并不是他的特权。据了解,所有谷歌高管的门都是不锁的。

谷歌的文化也许在更深处根植于斯坦福。谷歌最知名的工程师之一Orkut曾经说过:“这里构成的文化跟斯坦福非常像,我们花很多时间去拼命工作,也花很多时间拼命地玩。学校的风格跟Google的风格非常相近。”因此谷歌中国移动团队的作息制度表上就会有人中午11点才来上班,却会每天工作13个小时。

自由却不散漫,也许这才是谷歌成功的基因。

谷歌办公室一景

不作恶与要赢利

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就是谷歌并未对利润无比追逐,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最为缺乏的。当众多中国企业把握住了市场经济对于利润的追求时,却没有把握住市场经济对于道德底线的坚守。

在李开复看来,谷歌中国需要把用户放在中心,不必担心用多少计算机资源,也不必担心怎么赚钱,只需要做用户喜欢的服务和体验,只要获得了用户认可,市场将有相应回报。

自2003年以来,Google一直在内部实行“70-20-10原则”——将70%的力量投入核心业务,20%的力量投入相关业务,10%的力量放在探索业务。在这一划分体系下,每名工程师都有自己20%的时间,去进行项目尝试。这一制度更大的价值在于,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意生成方式,效率极高。这20%的时间创造出除了谷歌搜索引擎之外的所有产品,比如Gmail、local、earth,现在这些产品已经占公司收入的30%左右,而这个比例在可见的未来,还有着确信的扩张。谷歌的创始人布奇则再三告诉整个公司的员工,正是那10%的投入才导致所有新产品诞生。

因此,不作恶与要赢利对于谷歌而言已经融为有机体,虽然这种实践在中国尚未完全成功。在李开复看来,如果说谷歌在互联网有些地方做得比较欠缺的,是还没有足够地让中国用户,尤其是新互联网用户体会到谷歌是一个很懂中文,中文搜索非常精确,值得一试,而且值得用户信赖的一个客观公正的搜索引擎。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