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6/7/5 16:49

智能终端商业模式创新亟待突破

人民邮电报  张雯

在1G/2G时代,运营商让分隔两地的人们拥有近在咫尺的沟通体验,随后又让宽带进入千家万户,并深度普及智能手机,产业ARPU增长曲线非常强劲。但今天,在短暂的3G技术过渡以及4G技术鼓吹之下,站在5G和物联网时代的前夜,运营商已经蜕变成为一个背负着庞大、复杂、各种新老技术混杂的网络负重前行的恐龙级庞然大物,虽然凭借大量的频谱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其不可替代性依旧,但在继续进化的线路上却暂时迷失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如果继续长期沉浸于高度同质化的套餐名目刷新、终端补贴等领域,仅靠“提速降费”不仅无法重现1G、2G时代朝气蓬勃的辉煌,更可能沦为“频率资源管理公司”,其商业模式也将从2C的“零售商”变成2B的“批发商”,当然,利润也越来越薄,因为没有人关心商品来自哪家批发公司。

再看智能终端市场,小米、魅族等以互联网为噱头的低价策略已经触及天花板。以互联网手机旗手小米为例,随着MIUI红利不断衰减以及其营销模式在市场上的反复克隆,其市场占比已经跌出第一梯队,与此同时像IUNI、大可乐等大批互联网手机品牌甚至直接被淘汰出局。即便是在第一梯队,除苹果之外三星华为、OPPO、VIVO,其产品形态实际上已经连续多年保持深度同质化——无论是“屏幕”战争还是“像素”战争,哪怕是看起来高大上的“核”大战和“专利”大战,都无法掩饰近几年智能终端市场在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上的苍白无力。

最后是互联网行业。此前以创新、改变大众生活方式为目标的互联网行业,以视频、电商、搜索、社交以及O2O等应用,颠覆、重构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成为商业投资的首选,也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空间。但在通过“烧钱”完成规模用户构建之后,随着提升用户数量在商业上的价值衰减,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丧失了继续玩转颠覆式创新的动力,在资本力量之下,本应百花齐放的互联网行业,变成了BAT的三国演义,而其本该由用户数量PK转为体验价值PK的竞争模式,也迟迟没有出现,商业模式也从创新导向变为融资导向,陷入圈完烧光、再圈再烧的资本怪圈。

恶性循环,断难持久。无论是家大业大的运营商、还是动辄销量千万的智能终端企业,当然也包括资本宠儿的互联网企业,都需要寻找盘活自身商业模式,谁率先突破同质化竞争,并摆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便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位置,甚至有可能激活整个ICT产业链。

那么在现阶段,中国ICT产业的破局战役该如何打响呢?

作为“连接经济”生态的创建者,运营商、智能终端设备商以及互联网应用公司现行商业模式的底层规则是:用创新或不可替代性产品完成圈地(即用户规模积累),而后以产品-货币形式收割商业价值。其实,这一规则的根本是“商业利益单通道”——即规则制定者收取绝大部分商业价值,而用户通过付费或相应替代形式取得应用价值。也就是说,作为“连接经济”生态圈的关键组成部分的用户,被阻隔在“连接经济”的商业价值圈之外。于是,用户发现自己的“电池”属性后,就会出现极度追求性价比的情况,从而对ICT产业链的持续发展造成深度损伤。

基于以上洞察,华硕在其新发布的ZenFone 飞马3上搭载了“省事儿 3.0”系统,希望在终端侧从“连接经济”商业规则的底层做出改变——将原有的“商业利益单通道”改变为“商业利益双通道”,即通过让用户直接享受“连接经济”的商业红利,助力产业升级。

对于运营商来说,整个“连接经济”将进入“碎裂”纪元,这将是一个高度个性化、垂直化的世界。相对碎片式的用户需求而言,资费套餐就是一种大而统产品,并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华硕的“省事儿 3.0”系统的“赚+”模块内,已经拥有近300种可通过Zen币兑换的商品,覆盖手机用户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话费、购物、出行、阅读、运动健身等。相当于为运营商在用户碎片化需求与现行套餐之间构建了一个“缓冲区”。这一模式一方面能协助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用户在网黏性,另一方面运营商可以组合种类更加丰富的资费套餐模式,即便遭遇价格战,也可以获得更具策略纵深的市场博弈空间。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