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5/29 13:47
国内市场智能机销量占八成 微利考验厂商创新力
0
0

据市场研究机构Analysys International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共售出9054万部手机。其中,7528万部是智能手机,占比达到83.1%。从数据中看出,其广阔的市场造就中国智能机销量占八成,并且这一状况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但从总体智能手机市场来说,无论是从市场份额还是吸金能力,苹果三星都盘踞领先地位。苹果、三星两巨头攫取了99%的利润,剩下的所有厂商要么只有1%利润,要么还在亏损。“中华酷联”等国产厂商面临着“洋品牌”的重压以及自身份额与利润严重倒挂的态势,微利生存状态下,国内厂商不得不开始考虑转型与创新。

三因素促中国智能机市场扩容

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业内有目共睹,尤其以今年为甚,各手机厂商之间的用户争夺战从硬件比拼到渠道拓展,竞争呈现白热化的态势,从以往的市场结构来看,美国是全球智能设备市场的龙头,但是从今年开始,这个领头羊的地位已经逐渐被中国所取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去年以来,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力量的强势崛起。去年国内手机市场上出现了377家国产厂商,其中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在10万部以下的企业多达246家,占比超六成。华为中兴、酷派、联想、金立等手机厂商在硬件生产、渠道拓展、应用差异化方面已经开始和苹果、三星等真正的国际巨头逐渐缩短差距,在国内市场,伴随着持续不断的价格战,中国厂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逐渐变短,造成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

其次,运营商对千元智能手机的定制和推广也是推动智能手机销量猛增的主要力量之一。国内运营商通过各种手段布局智能手机市场,不断地推出多款补贴力度较大的手机终端,促使消费者购买。加之3G的普及率在迅速地提升,更是从根本上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

最后,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日益加深,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在缩短,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据TNS移动生活研究(Mobile Life)5月22日发布的报告称,2013年智能手机在中国消费者中的渗透率比2012年足足增长了一倍。在所调查的中国一线至五线的城市中,有60%的人现在已经拥有一部智能手机。

量收失衡倒逼国产商走高端路线

一边是极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另一边则是少得可怜的市场利润。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中国苹果、三星等洋品牌的夹击下,大多数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苹果三星二者的利润相加总和大约达到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96%,剩下的所有厂商要么只有蝇头小利勉强维持基本生计,要么还在亏损当中。

更为严峻的是,过去一贯主打高端市场的三星开始将触手伸向中低端市场,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厂商必须马上制定对策以对抗“洋品牌”。在其原本就已经是微薄利润的生存环境下,持续的价格战并不是长久之计,仅有的利润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重振旗鼓做好持久性战役的准备。

利润上的巨大漏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提升了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占领了市场的份额,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称王”目的。因此,提高产品的利润率,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领先厂商的一致选择。

金立手机的执行副总裁卢伟冰曾说到:“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技术演进的速度太快了,厂商都沉浸在你追我赶的硬件翻新速度上,2013年,同行们将会回归理性,向高端精品路线进发。”通过这段话不难看出,面对越来越微薄的手机利润空间,国产手机品牌应当开始更加注重细分市场,不满足于只做低端,必须开始在高端市场上探路。

目前,联想、中兴、华为等手机厂商都在试水高端市场,而酷派或许也将在下半年继续打造多款百万明星机型及2款左右的旗舰产品,全线布局中高端市场,由此,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往转型之路上行进,意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微利式”生存将何去何从?

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已逐步形成“微利化”的时代趋势,随着未来更多兴起厂商的接连涌入,这种竞争的局面只会变得更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微利式”生存的前景各方褒贬不一。业内人士张正昊认为,当初的联想集团就是在低毛利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成就目前在PC市场的全球排名里。如今,已是坐二望一的好兆头,可见,本土厂商的“微利式”生存完全可行,更像是通过规模快速扩张与合理利润率相结合的手段,挤压其他厂商生存空间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但是,国内其它智能手机厂商不同于联想的是,目前其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预期的设想,在过去的18个月内将未来三年要走的路提前完成,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更多的业内人士持有不同观点。

国内厂商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很有可能面临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从而引发恶性竞争。最糟糕的情况是,到那时的中国市场的存活品牌或许将不会超过10个,供应链更是有可能面临崩溃边缘。由此,中国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策略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微利式”生存不应成为厂商发展的唯一选择。

国内厂商就是因为在核心技术和创新上存在明显短板,才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上打价格战,导致“微利式”生存。因此,国厂商若是想在市场竞争中寻求一席之地,就必须开拓思维,增加创新力,并且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硬件、软件、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创造足够的技术实力往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拓展,以应对源源不断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