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乃至中国的手机厂商凭借整体实力,与三星、苹果平分秋色,形势固然可喜,但更应注意“赚吆喝不赚钱”的隐忧。
IDC的数据显示,不仅“中华”市场份额合计超过三星,“中华联”三家合计也超过三星与苹果之和,似乎颇为喜人。
但数以千万计的出货量背后,是量多利润少的难题。另一市场研究机构IHS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苹果和三星合占全球手机产业81%的毛利,手机利润方面全年所占比例达到103%。这意味着,除了苹果和三星,其他厂商整体是在亏损经营。中国厂商的“赚吆喝不赚钱”无疑难以持久,这也折射出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的事实。
纵观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期,欧美市场趋于饱和,新兴市场迅速被催熟,其他厂商为获得利润,纷纷转向高端市场。中兴、华为、索尼、LG等均明确表示,将力攻高端市场。中兴在国内推出独立品牌努比亚主打高端市场,华为去年推出“精品路线”战略,酷派、TCL等厂商也陆续推出各自高端产品。国产厂商全面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格局逐渐成型。
高端市场的较量从来都是综合实力特别是创新力的较量,苹果和三星能领跑也得益于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国产品牌的高端手机之路仍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工业设计不可或缺,尤其是对既有品牌的重塑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在加快布局高端市场的同时“软硬兼顾”,摸清产业走向和市场脉搏的同时,在产品概念性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多下功夫。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手机用户已破11.2亿大关,中国市场国产机份额高达71.7%。市场“蛋糕”诱人,就看谁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