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补贴为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那可怜的市场占有率吗?高额的终端补贴,所带来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明显地表露出得不偿失的结果了。
最近,国外电信运营商已经出现了不补贴终端的行为,4月底,加拿大最大的电信服务商Rogers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Nadir Mohamed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开始在大量不爱上网的用户间普及,导致用户ARPU(用户月均消费值)降低,公司计划降低对智能手机的补贴额度。
即将是在国内,国内运营商也都在抱怨定制终端时对终端进行的补贴已经成为了沉重的负担。放弃对终端的定制与补贴,这难道这种方式,代表着运营商今后的主流发展方向吗?
事实上,终端的定制,仍然可以成为运营商强有力的运营模式,不仅仅不应该放弃,而且还应该加强,但是,关键的一点是要转变原有的观念,这样,就能够使得定制与补贴终端,能够在运营商与用户之间实现两全其美,为运营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一片放弃终端定制之声当中,我们不妨看看苹果公司。实际上,苹果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终端定制者,虽然苹果公司的地位与运营商的地位有所区别。
而苹果公司,无疑是世界上公认的,定制终端最大的赢家,如果我们把iPhone看成为一款定制终端的话。
为什么终端定制,在苹果公司的手中,成为了苹果公司攻无不克的一把利剑,而到了运营商的手中,就成为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了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由于观念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同的观念,为同一个貌似的行为(终端定制),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苹果公司,把定制终端,形成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苹果公司带来更多的间接利益。这就是苹果公司对于终端定制所实施的平台战略。
反观运营商们,它们又有谁能够通过终端的定制获得一个战略性的平台了吗?答案自然是没有。甚至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能够通过定制终端而获得一个战略性的平台,这就是差别。
而这个差别,就是造成同样是终端定制,可结局却是一家欢乐几家愁的根本原因。
补贴是一种付出,关键在于收获在什么地方获得,在直接营利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那种试图通过ARPU来对终端补贴进行结算的观念,是运营商终端定制战略的致命伤。运营商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进行观念上的转变的话,终端定制战略,则只能成为运营商的一个重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