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给国产手机的似乎是一个契机,当国际巨头开始感受到金融危机的阵阵寒意时,国产手机的销量却在一点点地回暖。
利好的消息,一方面源自于内需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外销市场的逆势而上。据粗略估计,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海外销售量平均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中兴、康佳、TCL等老牌国产手机企业在征战海外市场路途中,有着各自的成绩和进展。中兴通讯GSM产品线总经理王永忠透露:“无论是与全球顶尖运营商的合作,还是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今年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回想2001年时,国产手机从几千部的订单开始了试水海外市场的征程,或许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仅用了8年时间,国产手机中就能涌现出一批年出口量在百万甚至千万部以上的企业。
国产手机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最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来国产手机整体品质的提升。这一点却常常被国人所忽视。联发科新闻发言人喻铭铎介绍说,联发科从2007年开始与国产手机企业共推一项名为“精品计划”的工程,针对使用者最在意的包括功耗、通话质量等在内的9项指标不断改进技术,使之能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这种品质的提升可从三个方面获得有力证明。
首先,国产手机已得到包括沃达丰、Telefonica、T-Mobile(德国电信子公司)、Orange等国际一流运营商的普遍认可,而且这些大牌运营商对于中国手机企业的态度已从最初的“试试看”变成如今的“战略合作伙伴”。除此之外,全球不少时尚精品也开始将手机纳入其品牌价值的延伸。
其次,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已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比如在中东,中国手机享受着在国内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名牌”地位,当地人对于中国手机省电、功能丰富等特性有口皆碑;比如在印度,普遍热衷于听广播的当地人喜欢拿有FM收音机功能的中国手机替代专门的收音机。
再者,中国手机的创新能力在海外市场已经获得一定的认可,例如在国内并不新鲜的“超大触摸屏”在刚刚登陆欧洲的时候被称为惊艳。今年初,在巴塞罗那开幕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T-Mobile高调宣布一款中兴名叫Vairy-Touch的手机,对于其中的触摸屏就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国产手机这种品质的提升,背后是产业中每一个相关公司、相关工程师所付出的努力。中兴通讯GSM产品线王永忠总经理回忆起当初与T-Mobile打交道时说:“我们一出手就把对方给震住了。中兴与联发科的工程师紧密配合,仅仅用了短短数月的时间就按照对方的定制要求完成了产品软件的客制化,并迅速通过运营商的多项严格测试,符合客户上市时间表,其平台的稳定度、技术支持的高效率即便是见多识广的T-Mobile以往也不多见。”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更有这两家公司过去几年间不懈的努力。中兴的手机业务从一开始就立志于长远发展,所以在研发、海外市场调研等方面从来不吝投入,而且其网络设备业务在海外已有基础,这也给终端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协同效应。而在联发科方面,喻铭铎介绍说:“一方面,联发科的芯片方案已经完成了全球超过50个国家150个运营商的完整路测,这对于终端厂商出口海外的产品品质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同时让客户能够将其研发能量投注在客制化方面,以发挥更大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在2007年并购的ADI手机芯片业务部门目前已经完成整合,通过增加的海外分支机构我们将更好地为客户的海外市场拓展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打动著名的运营商需要花费心血,而打入新兴市场同样不易。新兴市场事实上常常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印度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印度方言多,需要在手机芯片中植入支持多种印度方言文字和输入法。很多印度人爱听广播,偏偏当地的电台覆盖率又不高,为了确保使用FM芯片的手机在卖到印度后能够拥有好的收听品质,联发科从IC端、电路系统端到耳机天线端做了一系列的设计准则,并为客户建立了少见的室内FM无线测试环境。
事实上,新兴市场由于技术条件、社会状况乃至风土人情都更加复杂,因此对于手机企业的技术要求比起成熟市场而言,往往只高不低。更何况,鉴于新兴市场对于未来全球产业格局的重要性,很多国际巨头在新兴市场的扩张步伐向来毫不迟疑,像诺基亚等国际巨头早已在印度建起年产能过亿的生产基地,因此新兴市场之争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竞争。
也正因为如此,每年销往海外的数以千万计的国产手机,无论是为著名运营商所采购还是卖到一些并不发达的市场,都同样在证明着国产手机品质的提升以及产业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