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5/8 10:06

手机支付第二问:散沙如何聚成塔?

通信世界网  刘华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手机支付第一问:运营商能否变“银联”》中,主要从“谁来主导手机支付业务”的角度探讨了运营商在手机支付时代的角色问题。今天,则试图从手机支付的业务形态角度,来“问”一下日趋升温的手机支付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5月4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支付宝公司确认其手机支付业务将进入正式推广阶段。那么,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宝,是采用什么技术来实现手机支付的呢?据悉,其操作方式是,在“用户通过手机绑定一个支付宝账号,并在定制手机支付服务”的前提下,通过手机SMS短信向一个特定的短信特服号发送特定的短信指令来完成转账、购物等的支付方式。尽管消息称支付宝也在语音支付以及WAP支付上都有具体进展,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商用。但不难看出,支付宝的手机支付背靠的是其独立支付平台和电子商务这棵大树,而非依仗NFC等技术的应用。

此前不久,关于中国移动力推手机小额支付的消息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种小额手机支付便是通过NFC技术来实现的。据悉,其实现方式为:推出一种新的SIM卡,将NFC(近距离通信)芯片与SIM卡融合,实现电子支付和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而用户只要用手机接近读卡器,即可实现小额支付。无独有偶,中国联通也在4月份于上海发布了首个基于3G网络增值业务——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

回望近几年国内手机支付方面的试水情况便可得知,正是手机支付在技术和实现方式上的多种多样,使得手机支付具有了多种用户难以辨认的业务形态。比如,除上述上海移动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外,湖南移动甚至凭借非接触式(RFID)的手机支付技术一度成为全国标杆。而同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除了像支付宝这般利用短信、WAP、语音等主流形式实现手机支付外,甚至有一些第三方公司打出了“非银行卡手机支付方式”的概念,另有公司更是采用封装成MicroSD卡的形式,试图以硬件加密提升手机支付的安全作为卖点。

可以说,在基于NFC等技术及短信、WAP等应用的基础上,手机支付的业务形态还将衍生出更多“变种”。然而,对于众多潜在用户而言,这种业务形态上呈现出的散沙状并不利于手机支付的市场推广和普及,甚至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很诧异和难以搞明白的模糊认知。

实际上,从产业层面看,手机支付在业务形态上的这种散沙状,所折射出的正是手机支付在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上的缺失;同时也反映出手机支付产业化过程中各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现实;以及在市场推广上如何将手机支付进行有效的品牌化营销和概念化推广的问题。

当然,手机支付注定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对三大运营商、各大银行、VISA这样的银行卡组织以及支付宝等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相关企业,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手机支付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能否获得快速、广泛的普及,还需要产业链各方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少点为眼前利益的单打独斗,多一些能发挥产业链合力的合作,以实际行动将手机支付的散沙聚成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手机支付的健康、快速发展。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