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差异化融合业务定位,注定了融合计费系统在IT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目前运营商加紧部署,为后续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作着积极准备。
随着电信重组进一步深化,在完成用户接收以及对全业务网络的进一步理解之后,目前,运营商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融合计费网络的建设上。在中国联通OCS招标告一段落后,中国电信也跟进OCS运营监控系统,并由中兴软创中标。国内运营商不断加快对OCS系统的建设,为真正实现融合计费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中国电信三分之二的省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在线计费OCS系统,预期在2009年年底之前将完成所有省份的部署工作,并计划在2010年全面建设ABM系统,实现余额、资料的统一管理,计费引擎统一,采取新的计费规范和计费模型,实现系统的升级。“在完成此计划后就可以全面开展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中兴软创资深技术专家李玉辉表示。
全业务的另一主角中国联通,计划在2010年完成预付费在线计费系统建设,很可能会在2011年进行融合计费系统的全面建设。
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2010年将是融合计费的关键一年。
产品策略决定融合计费地位
电信重组后,各运营商均具备了全业务运营的能力,那么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如何充分利用全业务的优势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国外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成功经验显示,捆绑自由度大、业务选择种类多、客户体验好的、价格低廉的运营商才能在全业务竞争中取得胜利。
“全业务的捆绑优惠是国际运营商常用的营销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国内运营商一直希望能够借鉴这种营销模式。”李玉辉说。
自从中国电信接手C网后,提出了全业务差异化融合产品的经营策略,中国电信希望不打价格战,通过融合产品形成不可替代的整体优势,通过产品组合实施价值转移,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从而化解话音流失带来的经营风险。
而中国联通也提出了全方位融合的理念,中国联通业务支撑部需求管理处陈淑平指出,在全业务运营的框架下,除了传统的固网和移动业务之外,融合业务逐渐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这些融合业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包括业务捆绑、终端融合、接入层和计费层融合等方面,今后将逐步向网络、业务、运营一体化的深度融合阶段演进。
显而易见,实现全业务的捆绑优惠,就必须首先要达到固网、移动网的业务和计费融合,在统一计费引擎、统一余额管理和资料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Amdocs收入管理产品营销经理JonathanShmukler指出,由于在通信技术发展中,网络建设和业务演进的速度远快于业务支撑系统的发展速度,造成了现在计费支撑系统复杂的现状,为未来融合计费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繁多的计费系统孤岛,专注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功能性;缺乏统一的客户视图及客户体验;昂贵的客户化计费解决方案;繁琐、复杂的系统集成;新业务研发周期过长,这些都是运营商面临的问题。
融合计费把面向不同客户群、不同付费模式、不同业务的“信息孤岛”式的独立计费系统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客户视图、计费引擎的统一,余额、资料数据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