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12/14 15:12
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为何难成“金矿”
0
0

增值业务被认为是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利润的重要来源,其市场前景被比喻为“一座金矿”。但最新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近635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家庭中,开通增值业务的用户不足1%!

无法开采的金矿,自然不好再以“金矿”称之。但业界自始至终对该类业务的巨大潜力深信不疑,这不能不促使我们思考:金矿为何难采?

我国虽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但各地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接入几乎都是近3年的事情,使得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运动看起来更像是在赶集。并且,由于有政府牵头,各地的数字化工作难逃强制之嫌,没有体现出对市场规律的遵从。既然如此,它的受冷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原来十几块钱的模拟电视信号费,数字电视节目基本费用高不了多少,但为了让用户“自动放弃”模拟电视信号,上马数字电视的地方部门自作聪明地仅象征性地保留了四五个模拟频道(原来一般可以收看到40多个)。很多用户虽然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数字电视,但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强奸”,每月都被强行增加了负担。这种不满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增值服务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政府强行推行数字电视就是为方便垄断企业通过增值服务牟取暴利。

缺乏用户拥戴,无疑是一个产业的灭顶之灾。但数字电视增值服务无人问津的原因还远不止于此——它从一开始就缺乏规划,且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国内的有线数字电视需要另外购买机顶盒才能实现,而由于此前相关主管部门没有统一对企业生产的机顶盒提出技术规范,导致超过5000万台不具备双向业务能力的机顶盒终端流入市场。一台机顶盒最低售价将近千元,运营商对已配送入网的机顶盒根本无法控制,严重影响了付费业务的开展。

除此以外,国内对数字电视网络建设也不平衡,至今仍有一半以上地区尚未完成网络整合,这让各地在网络运营管理和业务开展方面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影响了运营企业对付费电视内容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很多企业为了尽可能地维持这方面的业务的运营,将互动电视套餐价格故意拉高,尤其是高清付费节目,往往一个频道的月收视费超过百元,完全超出了一般用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普遍还没有制作出“杀手级”的增值内容之前,如此物不美、价不廉的服务和收费政策,必然让用户望而却步。

目前,翻开各地数字电视管理部门制定的业务开通用户须知条款,不难找出一些霸王内容。譬如,它们有随时调整礼包及测试节目的权力,且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而用户若超过一个月未观看节目,无论其是出差还是生病住院,数字电视管理部门都会锁住该用户的电视频道。期间,已经提前缴纳的费用继续被扣除,如要重新开启,则需要办理一系列繁琐的手续。

用户付出了代价,应享的权利却得不到保障,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经历6年而终未成“金矿”,我们从中应能窥得一些端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