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12/4 09:52
卫星电视非法接收如何标本兼治?
0
0

原本定位于暂时服务于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的直播卫星,在惠及边远地区的自然村收看收听电视广播方面成绩卓越,然而与此同时,非法接收卫星信号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城镇地区都屡有发生。很多城镇的广电部门无奈于“地下市场”的活跃。8月时曾有一则新闻说,山海关广电分局为了干扰个别市民私自安装的小卫星接收天线,甚至私自安装卫星干扰器,并导致当地证券营业部系统瘫痪。此类违法行为固然应该禁止,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非法接收卫星信号对各地区的有线运营商的冲击是不容小觑的。

卫星非法接收为何屡禁不止?

卫星电视非法接收如何标本兼治?

首先,卫星电视信号清晰,频道丰富。可以包含各省卫视,与有线电视相比较而言毫不逊色。其次,政策性免费。不仅没有每月缴纳的收看收听费用,同时连机顶盒都是派送的。而在城区的有线电视家庭中,每月至少需要缴纳12元的收视费用。在全国整转工程轰轰烈烈展开之际,电视机又多安装了一个机顶盒。这对于用惯模拟电视的市民而言,不仅两个遥控器操作不便,第二台电视机还需额外买盒子,用中国百姓的消费眼光来看,这样的成本投入实在不划算。

卫星电视进入自然村中,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经过,对于地处偏远、文化落后的地区而言是极大的精神丰富。而城镇的“模转数”工程,则是一个居民使用方式的改变。记者在走访四川采访时发现,很多居民对于“数字电视到底是什么”都很模糊,而且在画面质量没有得到提高的同时不理解数字化的意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的收看效果,不一样的付费政策,城镇居民当然羡慕村村通惠及的地区,而有线运营商也自然在居民的意愿选择下处于劣势。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并非在之前毫无预见。广电总局采取了政策监督来约束非法接收。“129号令”明确限制个人用户安装卫星接收设备。这也是治理卫星非法接收的第一锏。然而,从效果上看,确实是限制的基础和依据。然而制度的规范并非百密而无一疏,很多居住在城市的市民,除了利用一些户籍之便通过农村登记申领机顶盒外,还可以在地下市场购买到接收设施。如果说以前的卫星信号需要支大锅才能收看的话,那么中星九号的半米小锅支在阳台或屋顶上,被监管部门发现的可能性很小。

在看到法令规范在一些地区已经无法自觉遵守的时候,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今年国际传输与覆盖会议(ICTC2009)的讲话中提到,要有效管理非法卫星接收,并计划三个月内完成加密工作。于是,政策规范又上升到了技术限制的层面。但是,卫星加密能治标又治本吗?

可以说,加密措施可以对非法接收的控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前购买非法接收设备的城市居民无法接到卫星电视信号,市场的短期枯竭可见一斑。然而,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加密后厂商在解密技术方面的突破是有可能实现的。虽然加密政策可以制约大部分的人,但这是否是有线电视对抗卫星电视的最终对策呢?

记者采访成都泰立广播电视研究所的刘致东时,他对卫星非法接收的管理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政策、技术管理的基础上,最终能够确保有线电视竞争的依然需要市场的调节。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国各地有线运营商纷纷在省网整合和双向改造两方面发力,这就是市场化竞争所提出的要求。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在传统的节目收看方面如果没有更大的区别的话,只能依靠网络升级的技术去进化有线运营的服务水平,将高清电视和互动服务作为有线电视的最大亮点,不仅可以从运营收益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卫星电视收看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优势。

所以说,卫星电视非法接收如何标本兼治?政策做框架,技术做基础,特色运营才是市场选择最大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