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2/4/1 13:43

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及FTTx发展现状分析

C114中国通信网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熊向峰

引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和全球光纤光缆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光纤光缆用量再创新高。

就驱动因素而言,3G网络建设趋于平缓,刺激因素逐渐消退,但FTTx建设项目,将弥补进而超出移动网络建设需求带来的光纤光缆需求减少,使得光纤光缆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态势。FTTx成为中国和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增长的主因。

一. 全球光缆需求分析

1. 全球光缆需求总量

2011年全球光纤光缆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总需求量为2.03亿芯公里,相比于2010年的光缆需求量1.83亿芯公里,同比增长了15%。其中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需求国,2011年的光缆需求量为8553万芯公里,同比于2010年增长了6%。预计2012年全球光缆的需求量为2.15亿芯公里,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相对2011年仍有近6%的增长。2016年全球的光缆需求量则将达到2.42亿芯公里,5年内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见表1)。

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及FTTx发展现状分析
表1 2008-2016全球光缆需求量千芯公里

2. 全球各地区光缆需求增长趋势

从拉动光缆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分析:除北美地区,其他地区的光缆需求量在2010至2016年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欧地区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为需求量增长最快地区。2010中国占全球光缆需求的44%。2011年占比有所下降,为42%,但中国仍是需求量最大的国家。预计2016年中国光缆需求将占全球市场的43%,需求超过1亿芯公里(见图1)。

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及FTTx发展现状分析
图1 2008-2016全球各地区光缆需求增长趋势

3. 全球光缆需求应用分类

从光缆使用用途分析:骨干网用缆在2012年后有明显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FTTx用缆在今后5年保持稳步增长势头。本地接入网的需求则在2013年后有较快的增长。其他光缆的用量保持匀速上升的态势(见表2)。

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及FTTx发展现状分析
表2 2010-2016光缆需求类型

二.FTTx在全球发展情况

1.综述

本地网应用包括城域网、接入网、商业网、本地移动网和FTTx 网络。2000年全球本地网用光缆是所有安装光缆的35%。2005年该比例提高到60%。2010年则是65%。预计2016 年该比例将是70%。FTTx在全球范围内安装的光缆占比由2000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29%。在一些市场上FTTx在光缆总消费的占比非常高。预计 2011年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FTTx部署大军,这将激发全球光缆市场对FTTx的关注。

现在,纷繁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已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发现ADSL的速度太慢,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其结果是 FTTx 项目将越来越多。更多的拨号用户转换为FTTx用户。由于采用新技术,一些FTTx系统所需的关键材料的价格有下降趋势。这将导致FTTP(光纤到驻地)成本持续下降。这些新的成本结构降低了以光纤到达最终用户的成本,这种整合涵盖FTTC(光纤到路边)、 FTTN(光纤到节点)、 FTTB(光纤到大楼) 和FTTP。

FTTx的光缆用量取决于接入用户的数量、建筑结构、敷设密度和其他因素。运营商对于不同FTTx系统的选择,对于光缆的用量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 FTTP所需的光缆量是FTTN的4倍。FTTx架构的选择取决于客户现行的带宽要求,以及将来他们对带宽的要求、市场竞争程度、楼房密度、管道状态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质量。这些因素关乎FTTx 部署的调节因子,在不同的国家、不同运营商会有不同的选择。

2000年至2010年FTTx 累计安装2.78亿芯公里。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安装量占全部Fttx安装量的81%。仅2010 年一年FTTx安装为5290万芯公里。这包括FTTC/FTTN的860万芯公里、 FTTB的2210万芯公里和FTTP约2220万芯公里。预计2016 年的年安装总数将增至8550万芯公里。预计2012年至2016年FTTx光缆总(累计)用量在4.17亿芯公里(见表3)。到2016年FTTx将覆盖全球约25%至30%的家庭,50%至60%的固定因特网用户。

目前,全球有17.7亿户家庭和6.5亿互联网用户,其中5.3亿是宽带用户。仍有1亿互联网用户采用拨号上网,且这部分用户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互联网用户的宽带用户的比例在最近发生显著变化。2004年49%的互联网是宽带用户。2009 年这个比例是 80%。预计2010年将增至82%。

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及FTTx发展现状分析
表3 2006-2016全球FTTx光缆安装量(按地区分)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