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2/12/6 10:29

携号转网再思考:市场竞争,“打铁还需自身硬”

人民邮电报  江芙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中强调要更加尊重市场。尊重市场,开放、理性的竞争环境是关键所在。

作为市场化改革最早的行业之一,我国电信业率先破冰,历经政企分开、改制重组、海外上市、国际发展等重大抉择,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化之路,逐渐形成了充分的竞争关系。据相关部门初步核算,2003年至2011年,我国电信业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了64.7%。在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电信业的服务质量也在持续提升,是我国服务水平可与发达国家比肩的行业之一。然而,在电信业的市场化发展中,一些涉及市场均衡的竞争策略逐渐引发业界关注,携号转网就是其中颇为敏感的一项,其在国内试点的情况也值得深思。

携号转网,是否像看上去那么美

携号转网政策的基因带着鼓励竞争的成分。正如牧民携家带口逐水草而居一般,用户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携带自己的号码,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对用户,自由选择厂商和品牌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对行业,为吸引用户,企业对网络、服务等方面的自觉改造升级有利于行业水平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对国家,则优化了市场结构,节约了号码等稀缺社会资源。于是,政策甫一出台,就受到很多国家的热捧。

然而理想总是那么“丰满”,现实却颇为“骨感”。

我国于2010年11月在天津、海南两地启动携号转网试点。半年后,两地总共有不到5万名用户成功携号转网,仅占总申请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截至2012年6月30日,在试验进行了近600天之后,携号转网业务生效成功的用户数累计也只有64654户。这相对于两地千万级的用户数微乎其微。坦率地说,试点收效远低于预期。

业内专家分析,各种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例如业务办理门槛高、流程复杂、增值业务无法自动携转、转换成本高等。

客观上来讲,携号转网的实施需要运营商对现有网络、用户数据库和计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维护,其增加的网络运营成本堪称天文数字。在美国,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前4年,移动运营商增加了200亿美元的成本,仅维护费用每年就在5亿美元以上。有人调侃,不如把这些新增加的成本直接回馈给用户或者补偿给友商。

主观上看,暂居主导的运营商或担心客户流失,相对弱势的运营商或心急于缺乏竞争优势,对政策的热情都会有所保留甚至抵触。业内有关人士透露,今年6月,天津申请从电信携入移动的共计5459次,审核通过率为0.48%,申请从联通携入移动的共计32185次,审核通过率为0.65%,申请从移动携出至电信的共计598次,审核通过率为11.2%。从移动携出至联通的共计12402次,审核通过率为5.71%。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海南。转网审核通过并最终成功的用户凤毛麟角。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人们以为会消极甚至抵制政策的、原本占据2G主导的中国移动,转出审核通过率却远远超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都表明,政策的落地遭遇到现实市场的困境。

重新审视携号转网政策,其推出的初衷依然值得肯定,只是我们似乎更应该把目光锁定在鼓励竞争这一政策的本质而非暂时的客户携入携出。或许运营商抛开基于携号转网的各自利益判断,将焦点集中在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上,专注于业务产品的创新,聚焦于服务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其市场地位的提升。

再铸网络、资费、服务新优势

在通信领域,人们消费的无非就是网络及其附加的服务。在运营商各有所长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不尽相同,但其转网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网络质量够不够好、通信资费够不够便宜、服务水平够不够高。因此,电信运营商唯有在客户关注的节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直面挑战并拥抱机遇。

通信消费,网络先行。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10亿大关,仅移动互联网用户就超过了7.5亿户。在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网络的优劣决定着运营企业的成败。在后续的用户抢夺战中,网络更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感知。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全球运营商耗费巨资改造网络的原因。用户的爆炸性增长对网络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改造升级就无法满足需求。随着携号转网的逐步推进,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大的网络容量,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法宝。在杭州,中国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4G实验网,将TD-LTE信号转为WiFi供用户体验。这在4G终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无疑是个好方法,对支持WiFi的智能手机用户来说等于实现了间接的“携号转网”。免费体验,为4G网络抢占了先机。

资费合理,才是硬道理。过去10年,物价飞涨,电信资费却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尽管如此,运营商还是屡被投诉多收费、乱扣费。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纠纷不断。许多用户甚至会因一个不满意的投诉答复就弃之而去。为此,运营商选择大幅提高手机补贴、大幅削减资费或降低入门级的包月套餐等措施。价格战时有发生。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战越猛烈越好,而对行业发展却是饮鸩止渴,且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印度信实公司2009年就迫于竞争压力将语音资费下调至每分钟1美分,一些小型运营商甚至把费率降到了每分钟不到0.12美分。惨烈的价格战虽然引得新用户蜂拥而至,但却带不来与之对应的盈利,最终以双输收场。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制订资费,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智慧地开展竞争,才是正途。

贴心服务,留住用户的心。当网络差异缩小、资费达到下限、已不能帮助运营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时还有什么能吸引用户呢?网络无可挑剔,资费已至低点,用户更关注的则是服务水平。正如英国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首席执行官David Haigh所说:“运营商应该在核心市场为提升客户服务和投用户所好支出更多,而不是将这些钱用于在高速增长的市场进行扩张。”埋头狠打争夺战,投入太多精力从竞争对手处抢用户,忽视了维护现有用户,同样会导致因不满造成的用户流失。不如珍惜“眼前人”,将关注重点放在提升服务方面,着眼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感知。

要实现携号转网政策的美好初衷,使其真正落地,一要法律支持,二要政府主导、监管有力,三要运营商理解、配合,四要社会正确的认识。在我国,尽管这几方面条件尚不成熟,但携号转网代表着充分竞争的方向,理应循序渐进地开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先利其器才最重要。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