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直放站一直因为低成本、布网灵活被运营商用来进行网络补盲。而随着分布式基站技术(BBU+RRU)的日益成熟,数字直放站取代模拟直放站,直放站的成本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而RRU在性能方面又具有优势,因此,直放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
分布式基站占压倒式优势
目前,分布式基站已经成为运营商部署网络的主要方式。这在中国移动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建设中,100%采用BBU+RRU。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明确发文,在今后的网络建设和升级中,将优先采用分布式基站的方式部署。由于在性价比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方面,分布式基站也已经成为主流,正逐渐取代直放站。
专家表示,设备只是影响网络质量的一个方面,运营商的网络优化和维护水平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爱立信中国解决方案专家章正珊表示,由于中国运营商目前的网络优化还不够精细,直放站的干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三维通信产品事业部市场部经理杨明表示,如果在一个大楼里面部署的BBU太多,势必会造成导频污染,这是分布式基站面临的问题。
运营商青睐创新直放站
虽然对于直放站的应用越来越少,直放站并未被全部取代。但在某些特殊场景,直放站仍有生存空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技术总监李汉兵表示,运营商在需要容量的地方往往采用分布式基站部署,而在不需要容量而需要大范围覆盖的地方可以用大功率直放站进行覆盖。
目前,运营商在集采中比较青睐具有创新功能的直放站。例如能够用于农村和海边地广人稀地区的大功率直放站,又如适合部署在孤岛的微波直放站。
其实,在地下停车场、高速公路等地区特殊场景覆盖中,直放站仍是运营商加强网络覆盖的有力武器。目前,数字光纤直放站和ICS直放站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
退出、并购、转型
虽然直放站仍有生存空间,但是很多直放站厂商人士坦言,目前直放站的利润已经很低。不少厂商在新一轮竞争前选择退出。直放站企业的并购与转型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李汉兵表示,对于大厂商来说,一下子退出市场是不可能的,只有寻找新的市场来谋求新的发展机会。
目前很多直放站厂商选择与实力强大的系统设备商一起开拓海外市场。这些系统设备商往往手握海外网络优化合同,直放站厂商可以参与到海外网优项目中。而随着运营商大量部署WLAN,也有部分厂商选择开拓WLAN市场。
直放站市场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市场需求日益缩小的今天,或许过不了多久,就只能在一些特殊场景中找到直放站的身影了。
Reporter记者手札
市场混乱运营商难辞其咎
从直放站市场的兴衰不难看出我国通信配套设备市场的现状。一方面,由于前期部分厂商在直放站领域确实赚到了钱,不少小厂商一股脑地加入到市场中来,市场迅速饱和。而随着行业形势趋于疲软,小厂商不得不开始打起价格战。在惨烈的竞争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牺牲产品质量的方式来蒙混过关。这样做的的结果就是,不但厂商的利润被压得很低,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越来越得不到保障。
形成这样的市场局面,运营商也难辞其咎。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集采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同时,监管不严令很多企业的低质量产品能够在集采时蒙混过关,而在交付时质量难以保障。也许真正需要检讨的是运营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