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换号码,不但用户需要冒着与亲友中断联系的风险,运营商同样需要面临着这个用户转移到竞争对手网络去的风险。但是,携号换地区尽管能给用户和运营商带来双赢,却迟迟没有推出。甚至当看似技术难度更大的携号转网政策都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搞试点,携号换地区却连雷声都没有,为什么呢?
难点1:号码资源按地域规划
“如果更换城市,最好的方法还是重新购买一个号码。”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健秋向记者分析,由于号码资源紧张,分配是需要规划,因此每个城市都有归属自己的号段。如果要改革,就等于要打破原来的管理体制,难度非常大。
难点2:运营商系统难支撑
有通信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携号转地区一旦实行,码号资源就没有归属地的概念了,那运营商管理会立即处于混乱。目前手机号码的技术格式是CC + MAC + H0 H1 H2 H3 + ABCD。其中CC:是国家码,中国使用86。MAC:是号段,比如中国移动是139、138、137、136、135。H0H1H2H3:是HLR识别码,由运营商统一分配。比如“0800、0801”代表入网地是四川成都地区。 因此从技术来讲,号码中H0H1H2H3就相当于固话的区号,携号换地区后网内数据无法配置,数据查询会乱套。而且,如果要搞携号换地区,系统运作数据量不是一般的大,因此目前的运营商的体系肯定无法支持携号换地区。
难点3:异地资费不同难核算
此外据记者了解,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资费不平衡,各运营商资费套餐不一样,这也是导致了号码无法“携号转地区”的重要原因。比如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广东某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地运营商就会针对本地号码推出不同的套餐标准。如果实现携号换地区,则全国都只能有一个资费套餐标准。否则,全国人民都会用全国最便宜的那个地区的SIM卡。
难点4:预存回馈难实现
随着运营商越来越喜欢通过预存话费送话费、预存话费送手机等方式来吸引用户,这导致携号换地区政策的实施难上加难。以近期广泛推行的预存现金返还话费购买iPhone 4为例,用户在广东联通透过预存话费获得一台iPhone 4,但如果可以携号换地区,那么作为独立经营核算单位的广东联通和北京联通就会出现如下矛盾:当用户迁移到北京工作,此前预存的钱是存在广东联通账户中,但补贴话费却要北京联通来负担?
链接
美国手机不按地域漫游
在美国,手机没有国内长途费的概念,也不按照地域来“漫游”。美国手机的漫游概念指的是如果某地正好没有该运营商信号,那么用户可以使用其他运营商信号。如果处于漫游状态,手机上会显示出运营商的名称,因此很容易判断是否处于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