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10/25 08:30

小灵通退网纠结:两难境地

通信产业报  舒杰

清理小灵通退网所需要的理论成本,让运营商望而却步。3G仍然处于大规模建设期,如何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成本,考验着运营商的智慧。

“让我换手机,还需要多掏钱,怎么想都不划算。”李先生向记者表示,而他需要更换的则是已经使用了5年的小灵通。作为现存3000多万小灵通用户之一,李先生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更好的换机条件,包括免费更换手机和话费补贴以实现与小灵通相似的费率。然而,要实现这个要求,一个用户至少就要付出500元成本,这笔支出对正处于3G投入期的运营商来说,显然是笔影响到当前业绩的庞大费用。

小灵通退网放缓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关于1990-192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目前小灵通所在的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其所用频率无条件收回,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在采取措施,确保该频段的无线接入系统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根据日前的调查显示,运营商为小灵通用户提供的“一机双号”业务多数也明确规定执行到2011年底。

但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统计,截至9月底,小灵通(无线市话)用户数依然达到3281.7万户,相比上月仅减少88.9万户,减速逐月降低。北京邮电大学专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按照目前的退网速度,小灵通用户很难在2011年底实现自发迁移。

中国电信市场人员对记者分析,用户不愿意退网,一方面是难舍小灵通低廉的资费,而从运营商来说,也不敢放松对小灵通网络质量的维护,害怕引来大量投诉,这样无形中亦增加了对小灵通用户的“黏性”。

在政府部门发出清退小灵通频率的通知后,甚至有不少人因预期获得补偿而“火线”入网,持这种心理的用户,也加大了运营商清退工作难度。

两难境地

从通知下发伊始,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就已经开始着手小灵通用户的退网准备。以记者了解到的湖北电信为例,国庆期间,小灵通升级进入“我的e家”可以享受到送100元话费(需预存100元),送300元购机券优惠。小灵通升级天翼3G用户只需预存200元即可获赠价值500元大礼包,礼包包含400元天翼3G手机购机优惠券和100元话费赠送(用户也可选择价值358元天翼手机一部和100元话费赠送的礼包组合)。

而在李先生所在的黑龙江,用户同样能够在预存话费后用小灵通换到一部新手机。

以李先生为例,当他用小灵通更换手机时预存的300元话费需要分15个月返还,每月仅20元。而在武汉,小灵通换来的抵价券尚不足以帮助用户换到一部手机,用户还需要二次投资。

但是,不管如何补偿,从小灵通转为2G或3G用户,用户开支必然要加大,这是矛盾集中的焦点。网络调查显示,52.7%的投票者希望在转网后“保持原有小灵通资费标准不变”,34.7%的投票者要求运营商“赠送一部手机”,只有8.7%的投票者选择“赠送话费”。

Frost&Sullivan公司首席咨询顾问王煜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CDMA低端手机的价格300元左右来算,即便按照目前3000多万用户,就要花费近100亿元,这还不算向用户赠送的话费支出。显然,无论是用户的每一项选择,都意味着运营商一笔不小的支出。

何以得解

1997年建网,2007年曾拥有1亿用户的小灵通正是凭借着低廉的资费占领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尤其火爆,此前根据广西钦州的统计,300万常住人口中有超过50万小灵通用户,每6个人中就有1个。在其他省市,虽然小灵通的资费套餐各不相同,但普遍都比当地手机资费低。

而在另一方面,“实际目前的小灵通在增值业务领域已经超越了C网低端手机。”王煜全表示。据了解,目前许多C网低端手机甚至仍无法收发彩信

正因为如此,面对运营商不断加码的优惠条件,众多小灵通用户仍然选择当“钉子户”。

事实上,在运营商看来,用户对3G手机和号码携带的要求,都是正常的。“3G发展初期,我们本来就打算采取存话费送手机等策略吸引用户,号码问题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一位地方电信人士表示,目前多省市已经采取小灵通与手机并行的一卡双号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用户号码不变的情况下,升级成为CDMA乃至3G用户。

“但不论是存话费送手机还是转网送手机,都不现实。”王煜全分析说,小灵通大部分用户都属于低端用户群,其月消费只有10至15元。对几千万用户免费送手机根本不现实。

最关键的难点在于资费。因为小灵通的资费普遍低于手机资费,所以小灵通用户普遍不愿意主动转网。一些省市开通了包月畅打这样不限时长的小灵通套餐,要在CDMA网络上延续这种套餐,对运营商来说会是很头痛的难题。

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年从模拟大哥大向数字手机转移时,正好遇到移动通信发展的黄金时期,运营商有能力向用户提供优厚的转网条件。在今天,3G仍然处于大规模建设期,如何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成本,是考验运营商智慧的时候。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