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8/2 09:36

卫星新“转”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新路径

通信产业报  卢子月

一直以来卫星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一直裹足不前,尤其在与地面蜂窝系统的交锋中,迅速败下阵来。然而由于卫星移动通信的不可替代性,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卫星移动通信不是没有市场,只是要经历一个市场培育期。”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闵长宁告诉记者,“建设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投资巨大,虽然前期需要国家来扶持,但后期完全能够盈利。”

提到卫星移动通信不得不让人想起怀揣高科技梦想却最终破产的铱星计划。铱星的陨落似乎是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它的失败似乎向人们证明了卫星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不足,难以实现盈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原副部长杨千里表示,相比地面蜂窝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在商业化运作方面的确优势不足,但这并不表示卫星通信没有市场。我国应该吸取国外卫星移动发展的教训,不要急功近利。 

也许正是因为高额的成本和较小的市场规模,卫星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缓慢,远没有地面蜂窝通信那样受追捧。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之路应该怎么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究竟能否盈利?随着卫星移动通信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清晰起来。 

发展关乎国家利益 

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在玉树州玉树县建设的48部“村村通”卫星电话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出灾情信息,让信息迅速传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对通报灾情、指挥救援发挥了重大作用。玉树地震又一次告诉人们,在灾后重建中,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卫星应急通信。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匀,还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在抢险、救灾等应急通信方面,仅靠地面移动网络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不可能到处布设移动基站光纤网,尤其是对于边远地区、山区、沙漠、海岛、戈壁、大草原等地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弥补地面移动网的不足,又可以作为地面移动网的延伸。 

另外,我国于2004年7月申报的S波段频率资源即将到期。根据国际电联规定,卫星移动业务常用频段的申请和使用均需履行“先登先占”程序,即先申报者优先使用。闵长宁表示,由于网络的启用存在期限,唯有启用这些网络才能将这些纸上的频率申请转化为真正的国家战略资源。

卫星移动通信正逐渐走出铱星陨落的阴霾,在应急通信等领域发挥着地面移动通信不能代替的作用。杨千里告诉记者,卫星移动通信的建设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满足国家减灾救灾、应急通信、国防信息化等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方面需求的角度来看,建设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盈利是最终目标 市场需要培育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单纯依靠国家补贴是难以维持的,自身盈利才是避免铱星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 

为评估我国对卫星移动通信的需求究竟有多大,日前,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派工作组赴浙江、西藏、海南、四川、新疆等地,对国家海洋渔业和渔政、减灾、应急等方面的卫星移动需求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未来10年内,卫星移动用户将达百万,对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的需求将达到近10000条。

参与调研的闵长宁表示,在调研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需求会这么大,调研后我们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景更加有信心了。从调研结果来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民用需求是很大的,长远来看,盈利是没有问题的。但潜在需求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市场是需要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

当被问及卫星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时,杨千里表示,卫星移动通信市场也许会比较大,但不会非常大。卫星终端的体积要比手机大两到三倍,在通信费用上也不占优势。因此,卫星移动通信应充分发挥其与地面通信系统的互补作用,不应急于盈利。

打破对国外依赖 建设自主系统 

目前,我国尚未拥有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运行维护支撑中心某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中国电信使用的卫星通信系统都是租用国外的,使用起来有很多的限制。目前希望我国能自主研发一套卫星移动通信平台的呼声很高。 

据了解,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竞相发展各种类型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满足天地一体化的无缝覆盖通信服务。典型的系统包括铱星系统(IridiumSystem)、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System)、亚拉瑟系统(ThurayaSystem)、亚洲蜂窝卫星系统(ACeSSystem)、海事卫星系统(InmarsatSystem)。在我国汶川地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卫星电话使用的就是海事卫星系统。 

闵长宁长期关注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他告诉记者,国外的经验给我国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带来了三个启示:在系统层面,国外系统的轨道方案无一不是从具体的覆盖和通信需求出发进行选择和设计,我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轨道方案设计也必须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目前境内外军用和民用通信的具体需求而定。在应用层面,国外发展趋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宽窄带融合、多业务多服务对象、可以灵活配置。这些趋势对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技术层面,从国外各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我们看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导致系统运作的成功,相反可能带来实现难度大,技术完善周期长等缺点。科学的途径应该是在深入跟踪国外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注意与我国的实际设计制造水平相匹配。 

杨千里表示,发展我国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卫星通信业务集中于境内及周边,建设一个48颗卫星的低轨星座系统成本非常高,而所能利用的仅仅是你所在区域上方的卫星,而其他地方的利用率是很低的。因此,依据中国的国情应当先发展区域性卫星系统。 

目前,中国卫星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项目申报阶段,项目的第一阶段设计思路是:星上采用透明转发方式;满足包括手持终端的移动通信需求;全网可自动漫游;可实现最佳路由连接;与地面GSM网能够互操作,系统支持5000路话音信道,50万以上的终端用户。闵长宁表示,未来五年内,系统的运行至少需要一至两颗卫星。 
  链接 中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邮电部门圆满完成发射“东方红”的通信任务。

1984年4月8日,我国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通过该星进行了电视传输、声音广播、电话传送等试验。 

1990年2月13日,国务院中国广播卫星公司成建制划归邮电部管理,更名为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2006年12月4日,直播卫星空间段公司成立,公司名称为“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25日,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整合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旗下所有与卫星相关的资产。 

2009年4月10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在剥离基础电信业务后,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通信集团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声音

印度模式值得借鉴 

发展卫星通信,应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卫星通信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益职能,包括保护国家频率资源、应急通信、特殊条件地区应急通信保障等。因此,在建设卫星通信系统的过程中,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方面,印度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有政府补贴,印度卫星通信使用率很高。各地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扶持民用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原副部长 杨千里

民用完全能够赢利 

我国民用卫星通信的需求是很大的,但经过调研发现,卫星通信的前景很广阔。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未来完全有能力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潜在需求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市场是需要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根据目前的卫星移动通信使用现状,可以预期未来10年内,卫星移动用户将达百万,对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的需求将达到近100000条。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闵长宁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