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7/26 09:21

3G用户增长低于预期 市场策略成为运营短板

通信世界周刊  丁新根

编者按:2010年7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截至6月底我国3G在网用户达到2520万户,其中TD用户达到1046万户,中国联通3G用户达756万户。工信部直言,3G发展和预期相比存在差距。

3G运营现状究竟如何,一系列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本专题对此进行解析。

2009年5月17日,我国三家运营商宣布3G网络具备商用条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中国3G时代的序幕。一年多时间来,庞大的3G产业链在全国铺开,从网络到终端,从资费到市场,一个全新的电信业务和品牌悄然展开。

那么在用户发展方面3G的情况究竟如何?7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发布会,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截至6月底,全行业在网3G用户数达到2520万户,他坦言“3G用户发展比原来预期有一些差距”。

现状:3G发展有些慢

三家运营商近日纷纷公布了3G发展数据,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移动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使用3G网络服务的G3用户数为1046万户,5月份为932万户,6月份新增114万户;今年6月,中国联通3G用户增长103.2万户,用户累积达到756万户。

中国电信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其6月份新增CDMA用户302万户,和5月份新增用户持平,截至6月底中国电信CDMA用户规模已达7452万户,中国电信未公布其3G用户及增长数量,不过按照工信部公布的3G用户发展总数以及另外两家的情况,中国电信的3G用户应为718万户。

这样的数据距离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中国电信计划今年年底总手机用户数达到1亿户,目前还差2500多万。中国移动计划的目标是三年(2009年至2011年)发展1亿3G用户,现在只完成了约1/10,而众所周知,中国移动的3G用户虽然使用TD网络,但TD无线固话用户比例相当高,TD手机和无线宽带用户占比少。面对这样的差距,难怪工信部会认为3G发展“有些慢”。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3G业务无论是用户规模的绝对值还是所占移动业务总用户的比重,都远远落后于预期,更不用说收入占比了。用户数占比不到2G用户数的3%,收入也许仅有1%,这样的数据不尽人意。投入与产出更是不成比例,与多达上千亿元的投资相比,收入则微不足道。以中国联通为例,一季度3G业务收入累计15.9亿元,但仅3G终端补贴一项就达3亿元,用户获取的代价之大可以想象。

3G发展缓慢还体现在投资方面,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4.8亿元,同比下降了29%,其中上半年3G网络投资完成了192亿元,以去年1609亿元投资总额看,上半年完成的投资规模放缓较多。

分析:谁拖了后腿

作为下一代通信的代名词,3G几年前就已经炙手可热,行业内早已是呼声四起,用户也期待着早日享用3G的便利和神奇;设备制造商更是不遗余力地传播3G概念;运营商也是磨拳擦掌,期待能获得一张经营牌照。然而,现实如此平静,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实和预期出现了反差?

目标用户不足

目标用户不足是导致3G遇冷的根本原因。3G业务最大的卖点或者说与2G构成差异化的关键点就在于数据业务应用上,两网在语音业务上并无太大差异,而目前全国大部分用户仍以语言需求为主,在家用电脑及办公网络很普及的情况下,真正出于工作需要而有移动上网需求的毕竟是少数。这一点在全国的二三线城市及县城更为明显,更别说广大的乡镇了。换句话说,除了好奇和娱乐,3G在部分人眼中就是时尚和奢侈;普通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已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普通需求,有多少人会多花银子去体验这些只满足面子而非必要的时尚网络呢?

中国联通自今年“5·17”推出A/B计划套餐以来,用户增长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办理两类套餐用户的数量失衡。据统计,有七成多的用户选择以语音业务为主的B套餐,而办理以数据业务为主的A套餐的用户不足三成,这说明3G数据业务整体市场还处在初期阶段。

运营商贪“高”求“快”

运营商贪“高”求“快”,客观上把一些有潜力的用户排挤在外。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产品面世,都有一个产品导入期和培养用户群的过程。但三家运营商均急功近利,缺乏3G的市场导入期。只有让用户试用、熟悉和了解业务之后,才能培养起消费习惯,才能形成产品依赖度。也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群,制定合理的资费入网门槛,才能形成良性发展的市场局面。

这里有必要提及当初中国移动推手机短信时所走过的路,从免费试用、“发一送一”到积分奖励,整整用了两年,短信才进入新业务成长期。在3G面前,大家都没有这份耐心,因为毕竟中国移动发展短信业务时“一家独大”的情景已不复存在,各运营商迫于投资和市场压力,过分争取所谓的高端用户,并要尽快上用户规模,扩大用户群,结果造成许多根本没有需求的用户“搭错车”,不但浪费了营销费用,而且造成用户投诉,谈起3G便摇头。

终端不足,性价比不高

首先,用户对网络的体验是通过3G终端来实现的;网络品质的好坏是无形的,用户感觉不很直观,但终端的差异是直接的,用户能切实体验得到。终端不足,性价比不高,也是用户对3G观望的一大原因。以终端优势较为明显的中国联通为例,从高端的iPhone手机到几百元的华为手机,均比同功能型号的2G终端高300元以上。而且数量、款式明显不足。到6月底,加上联通刚刚引入的“大器”及“千元终端”,总数还不足100款。

资费偏高,套餐设计不合理

运营商认为,3G是高端产品,面对的是对资费不敏感的高端人士,所以入网门槛和套餐包设计得较高,动辄就是一百多元的套餐包,造成普通用户望而却步。其实,高消费能力人群不一定有3G业务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但年轻的IT从业人员和学生绝对是3G业务的热捧者,这两个群体才是将来中国3G用户的中坚力量,他们对3G业务的需求和尝试愿望更为强烈。

可喜的是,中国联通自5月起总体调低了3G资费套餐价格,新增36元和66元两款套餐,考虑不同的消费群体的语音和上网需求不同,推出了A计划和B计划;并推出了更加优惠的iPhone促销方案,iPhone降价千元,全国iPhone销售出现缺货的情形。联通不再单一押宝苹果iPhone,先后与联想合作推出乐Phone,紧接着与三星推出双网双待的商务手机“大器”。这些措施让联通3G用户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