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加班,中兴通讯WCDMA大项目总监陆勇林终于感觉可以松口气了,由中兴通讯负责承建的一期重点12个城市的firstcall终于如期完成。从2009年1月29日中兴通讯就启动了对中标城市发货,到2月6日暨WCDMA招标结束后仅8天,中兴通讯就已经配合联通率先完成了深圳WCDMA商用局分布式基站和宏基站的示范站安装,并打通第一个电话。“这充分体现了本土厂商在项目投入、执行效率和服务能力上的优势。”陆勇林对记者表示。
其实在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的通力配合下,联通的整个WCDMA建网过程都在与时间赛跑。在国外需要3至6个月开通的网络,在中国联通的项目中,只用了3个月,时间上缩短了将近一半。而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也成为联通征战3G市场的资本。5月17日,联通在56个城市如期开通了3G试商用业务,与早于联通开始3G建网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开始了正面较量。
速度决定机会
很多人认为,尽管中国联通手中握有目前技术和市场最为成熟的3G技术——WCDMA,但是由于联通此前GSM网络基础相对稍逊一筹,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分散精力完成与中国网通的合并,这些会占用大量时间,导致联通失去参与3G第一轮竞争的机会。事情的发展似乎也如预言,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纷纷完成3G的第二轮招标后,中国联通才开始发力,成为最晚切入3G网络建设的运营商。
但是,一步落后不等于步步落后,在3G市场,中国联通上演了一出后发先至的好戏。
此次中国联通WCDMA网总共建设77272个基站,涉及56个城市。其中,华为及其相关合作伙伴提供23645个基站,爱立信及合作伙伴提供20527个基站,中兴通讯提供16544个基站,诺西中标8659个基站,上海贝尔提供7897个基站。
从1月底完成招标,到3月底56个招标城市全部到货,再到4月19日大部分城市完成工程开通,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建设时间仅用了短短的3个月。记者获悉,在5.17之前,经过一个月的网络优化和摸底测试,联通大部分WCDMA网络已经基本具备试运营条件。
据了解,在联通的网络摸底测试中,网络覆盖情况、接通率、掉话率和HSDPA等指标成为考核重点。联通为测试确立了五个级别:优秀、良好、较好、一般和差。前三个级别分别对应可商用、基本可商用和试商用。据记者了解,由中兴通讯、华为承建的30余个城市基站,在测试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确保了5.17试商用的顺利进行。
这样,中国联通的3G网络开通时间基本追平了另外两家运营商,3G业务推广也同步展开,用户几乎是同时感受到了“G3”、“天翼”和“沃Wo”的3G业务。
WCDMA建网过三关
从中国联通的建设节点来分析,WCDMA网络建设主要经过三个阶段:从1月底到3月底的发货阶段,之后是截止到4月19日的工程开通阶段,最后是目前仍在持续进行的网络优化阶段。“三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环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联通3G网络步伐的整体推迟。”一位接近中国联通的人士向记者分析道。
继春节前完成招标后,按照中国联通的要求,WCDMA供货实际上在春节后就开始进行,多数厂商于1月底即开始针对中标城市发货。联通要求厂商在2月底供货完毕(后因部分地市的原因拖后到3月底)。因此留给厂商的生产时间只有1个多月,这就要求其具有强大的生产和物流能力。
陆勇林告诉记者,中兴通讯为了按时完成WCDMA项目,准备了充足的设备物料和畅通,并有一个物流通道。他举了一个例子:“中兴是一个大企业,有着规范的物流程序。同时针对联通这个十分重要的项目还制定了特殊的保障政策,例如其中一条规定就是每次补发货都要在24小时内完成,从各方面保证了工程进度。”
据悉,联通在招标时把厂商的供货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而从目前的网络建设进度来看,这一指标对整网的进度确实非常关键。除少数边远地区由于运输不畅通等原因有所拖延外,其他城市基本按期完成了到货,为整个项目的进度提供了保障。
设备到位后,项目人员迅速投入到更为紧张的工程开通中。“工程开通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虽然里面没有涉及很深的技术,但是非常考验工程人员的吃苦耐劳和责任心。”一位设备厂商的一线员工向记者表示。此外,网络开通过程对于运营商和设备商的细节把握能力也要求很高,比如文档是否齐全,质量监控是否到位,“这些工作直接影响到后续优化和商用的进度和效果,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重做一遍,将给整个工程造成困扰。”陆勇林说。
以前,网络开通往往需要工程人员走乡穿镇,到每个基站所在地现场操作,而且需要反复调试,消耗大量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开通的工作量和时间被大大缩短了。陆勇林告诉记者,中兴通讯开发出一种快速开通工具,可以实现远程开通,并可以批量处理多个基站。此外,通过使用BBU+RRU设备,设备安装的时间也缩短了,以前每天只能安装1到2个基站,在联通项目中,安装效率可以翻倍。
陆勇林表示,新技术的引入和工程开通人员的辛苦付出,是保证WCDMA网络在4月19日前按时开通的两大因素。据悉,中兴通讯2月初配合中国联通打通国内第一个陕西(西安)、广东(深圳)间的省际可视电话。之后2月初,华为、中兴和诺基亚西门子等就分别在广州、上海、青岛、深圳等多地打通WCDMA商用网络视频电话,显示各个设备商正在加速WCDMA商用网络开通,提前步入快速交付阶段。
而目前正在进行的网络优化,则是考验设备商水平和能力的战场。陆勇林告诉记者,优化分为单站优化、簇优化和全网优化,“簇优化相对来说是最难的,因为它面临的困难和考虑的问题较多,做好了簇优化,全网优化就相对容易了。”据了解,中兴通讯在4月17日前就已经完成了泉州、金华、唐山等地的全网优化。目前华为、中兴等国内厂商的优化进度略快于国外设备厂商。随着WCDMA网络试商用的开始,优化工作也越来越紧迫,但是按照以往经验,优化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实现本土厂商价值
在中国联通WCDMA网络建设过程中,本土厂商的实力得到了全面体现。首先本土厂商成为招标的最大赢家,据统计,本土厂商所占份额超过了2/3。其次,在建网过程中,本土厂商充分发挥了“在项目投入、执行效率和服务能力上的优势”,在到货、开通和优化速度上保持领先。
为确保WCDMA项目顺利完成,很多设备厂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中兴通讯的项目组人员最多时就曾达到500人,这还不包括外包人员。此外中兴通讯还为WCDMA项目组织了强大的团队。据介绍,在中兴通讯的WCDMA项目工程指挥部中,除了项目总监和副总监外,还下设了9个专职总监,分别是物流、外包、勘查、方案、技术支持、网络规划优化、质量监控、培训和服务总监。专职总监下设项目经理、工程经理等职位,目标是在每个环节上做到责任到人,及时响应。
中兴通讯的项目人员还只是所有参与WCDMA建网人员的冰山一角,一些中标规模更大的企业势必要投入更大的人力。但是,仅有人力和制度的保障是不够的,设备厂商必须和运营商通力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在建网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陆勇林向记者表示,此次联通的项目管理工作非常到位,要求各设备提供商定期与联通进行沟通,做到及时反馈、资源共享。据悉,联通在集团层面设置了五个小组,专门负责与相应的厂商沟通;在省公司层面,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与设备厂商员工共同奋战在第一线。
同时,由于联通建设的WCDMA网络是一张叠加网络,而且此前国内运营商一直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借助设备厂商的技术实力和建网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负责培训的总监,组织专业培训师进行系列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陆勇林说。
今年年初,中兴通讯顺利完成了与香港最大的移动运营商CSL的合作项目,帮助其建成了一张覆盖全港的HSPA+网络。陆勇林表示,这样的组网经验在联通的项目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国内设备厂商在国外3G项目中频频中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建网经验,再加上本土化的成本和服务,在联通WCDMA项目中的异军突起可谓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