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是什么?”
2009年3月29日,四川南充顺庆区五星花园,3G全国城市报道第一站,公务员袁成伟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
袁成伟是3G全国城市报道中,我们记者小组联系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这句话似乎也成为3G全国城市报道的开篇语,作为第一个采访素材收入了记者小组的采访笔记中。
“3G是什么?”这也是我和同事们在策划本次大型报道时遭遇的第一个问题。正如我们所坚持的那样,若仅仅把3G作为一项新的通信技术,那将是历史上所有具备重大社会意义的技术革命中最彻底的一次失败。在我们看来,3G应该成为“后信息化中国”的一个鲜明标志。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认为,这次报道所呈现出的3G面貌,应该不仅具有技术色彩,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文色彩和思辨色彩;记者的目光也应该将更多焦点聚集到普通社会民众身上,去展现他们各自心目中的“3G是什么”,以及社会阶层在3G时代对移动通信的实际需求。
2009年3月,电脑报从网民和专家推荐中选定多个中国城市,历时两个月,在5·17电信日即将到来之时,完成了这次规模庞大的全国新闻调查报道。
西到天府之国四川,东到鱼米之乡浙江,北到祖国首都北京,南到岭南重镇广州。这里记录的不仅是全面实施3G之前,中国城市的3G需求现状,更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下今日之中国,不同民众阶层了解、沟通和交流信息资讯的方式的巨大变化和各自特色。
在连续两期的3G全国城市报道中,大家会看到,一场技术革命将会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各个社会阶层,以及如何让一个国家的信息传播体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脑报新闻周刊
采访路线
本期为第一阶段3G城市报道内容,时间为3月30日~4月30日,电脑报“A”、“B”两个记者小组同时从北京出发。一路沿京九线南下,先后进入天津、合肥、郑州;另一路直奔华中和西南地区,进入荆门、武汉、南充、黄山,沿途得到各地3G城市通讯员积极配合。
北京
城市档案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十三朝古都,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入选来源
专家推荐
城市阶层
普通职员、大学生
采访记者
朱文利、李好宇
3G消费水平明显高出一截
4月3日早7点40分,在北京电信中关村(000931,股吧)营业厅工作的张书就从家里穿戴整齐地赶赴工作岗位,这比平常早了整整半个小时。4月3日是北京电信3G放号的第一天,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用户暴增的局面,几天前营业厅就布置了工作预案,张书也特意提前上岗。
早上9点20分,胸前佩戴着天翼顾问标牌的张书迎来第一位咨询的顾客。
13点30分,张书一边接待顾客一边告诉记者:“上午已经办理了50~60份3G业务。”
体验店中热火朝天的景象正是北京对3G态度的缩影:上至60岁退休老人,下至20岁出头的高校学生,都对3G充满兴趣。但各阶层3G需求迥异,如何找到不同目标人群的兴奋点,正是运营商3G推广道路中的第一道门槛。
在体验店中记者见到了前来咨询的杨文法。杨文法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每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而且还有通话补贴,对于这样的普通职员阶层来说,目前的3G资费标准(160元北京本地300小时)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此一看到3G的相关广告就跑到营业厅来咨询业务办理。
在跑了很多营业厅以后,杨文法对3G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之前听说CDMA2000的理论速度是TD的两倍以上,对比测试后发现,CDMA2000的速度的确更快些。”所以现在CDMA2000是杨文法的首选。
不过,在杨文法挑选手机的时候,他相中的几款3G手机几乎都在2000元以上,终端高昂的价格让杨文法又有点犹豫了。杨文法在后来翻阅一些3G手机的资料发现,如果加上运营商的补贴,多数机型的购机成本是可以压缩在500元以内的。“卖终端赚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转变一下思路,靠3G的数据服务盈利才是聪明人的做法。”杨文法这样认为。
当记者来到北京文津酒店TD体验厅,看到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的赵波手里拿着一部熊猫TD988手机,正在体验店里转悠。当记者问起他的手机,赵波笑称:“像是5年前的手机吧,用的还是MTK模块,一副山寨相。”
3年前赵波便开始使用手机联网,WAP、WWW都有尝试。对于3G赵波是充满了期待。赵波每月生活费约1100元,家里提供800元,剩余部分靠兼职赚取,每月都要在手机上花费170元~190元。如果购买3G手机,赵波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拮据,“毕竟一个月的资费就花掉了我生活费的20%,那时候我的一日三餐就只有在食堂里啃馒头了。”
从赵波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对信息资讯的渴求,大学生是相当积极的一个社会阶层。3G的引入正好满足了大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各种信息资讯的需求,也能够成为大学生追求时尚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对3G有着天然的热情和向往。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3G资费是包括赵波在内大学生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
记者体验
时间:4月17日下午2点 地点:北京电信中关村营业厅
由于3G业务和其他业务混合办理,体验区也设在普通营业厅内,不少顾客在办完其他业务后都会试用一下3G。据营业厅3G业务专员介绍,每天约200人在中关村营业厅办理业务,60~70人会体验3G,其中每天约10位顾客体验过后会办理3G相关业务。几乎每个用户都会问及资费、网络质量两个问题。
电信3G在北京地区五环内97%的地方覆盖,五环外、六环内视人口密度、商业发展程度选择性覆盖。如果3G需求较高,基站建设不足容易出现网络拥堵现象(高下载量同样容易出现拥堵)。
实际使用中,下载峰值达到102KB/s,与1MbpsADSL相差无几。展厅体验以27~35岁人群为主。记者采访的一个半小时内,并没有学生前来办理3G业务。目前电信的CDMA2000以年轻白领为主要受众,学生由于消费能力较低,暂时不会成为3G主流人群。
城市感受
跟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企业普通职员这个社会阶层的收入要高出很大一截。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远高于二三线城市。较强的消费能力使3G的消费人群层面非常广。社会阶层3G调查
记者分别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北京西站、北京霍营城铁站,选择普通职员、外来打工人员、大学生、公务员4个社会阶层民众进行随机调查,共100人参与调查。(百分比为社会阶层内部比例,比如“1.对3G有所了解,普通职员:57%”,即57%的普通职员对3G有所了解,以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