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经验,电信用户对于业务资费的需求弹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资费标准的时候,不仅会从自身的技术、系统、成本等现有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从用户心理角度出发。”中国移动一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成功的资费模式给运营商带来的不仅是丰厚的业务利润,还会通过满足用户的潜在消费价值观,在长期内形成用户对运营商3G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面对按流量还是按时长计费的选择题,运营商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哪种资费模式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简单。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三家运营商采取不同的资费模式,既是对2G时代自身计费模式的传承,又反映了运营商对于处在市场导入期的3G业务特点和竞争战略的不同理解。
延续2G计费传统
大部分专家和运营商内部员工都认为,运营商在选择资费模式时首先考虑到2G时收费方式的沿用。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洁博士表示:“至少这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选择各自资费模式的主要原因。”程博士认为,中国电信3G上网卡的时长计费模式是固网宽带计费模式的延续,传承了其粗放型的资费管理风格;而相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按流量计费的模式更加复杂精密,反映了其2G时代就一直采用的精细化的管理思路,也是它对于2G上网按流量计费的资费模式的继承和延续。
据记者了解,沿用2G资费模式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省略针对后台计费系统的系统改造。程博士告诉记者:“如果转而采用和2G业务不同的计费模式,那么运营商必须要对原有的流量计费系统进行改造。”中国移动总部的技术人员认为,此项改造若真正实施会比较困难,“用户数量巨大,套餐众多,后台计费系统很复杂,任何改造,即使原理上很简单,但实际实施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思路不同,中国联通此次采取了按流量的计费方式,不同于其2G时代的时长计费模式。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为了学习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采取的是向中国移动学习的思路,以前的CDMA业务是按时间计费的。这种方式是否真正适合中国联通,是否能强化WCDMA制式的优势还有待商榷。”目前,中国联通新的资费策略被认为偏贵。
流量计费侧重轻量级业务
据了解,中国移动采用流量计费模式的另一原因来自对3G业务大多是“轻量级业务”的判断。“3G业务,尤其是在市场推广初期的3G业务大多是‘轻量级业务’。目前3G网络还没有完全成熟,承载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支持视频点播一类的‘中量级业务’,对于视频下载类等‘重量级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完全实现。”中国移动总部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位技术人员还透露,运营商用于营业厅体验的网络是HSDPA网络,相当于3.5G,所以能够实现较流畅的视频播放,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对‘中量级业务’的稳定支持。
“那么,在这种前提之下,反而是按流量计费的模式比较实惠便宜。只要不使用大流量业务,像浏览网页、QQ、MSN等小流量业务可以不限时间使用,用户不必担心按时长计费模式下由漏关网页等失误引起的成本损失,只要不点击,就不用付费。”安徽移动某员工也赞同这种说法,“中国移动的这种流量计费模式很适合3G推广初期的业务应用。而且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对于用户的一般性商务和交流需求,5元的流量套餐都是用不完的。”
对于普遍认为的按流量计费会使用户为网页弹出广告、网络中的重传包付费等缺点,中国移动相关人员认为,这是一种运营商收取管道费的正常表现。“拿弹出广告为例,对于广告效果我们是没有任何收益的,所以作为管道经营商,我们要向用户收费。其实每种资费模式都有对用户劣势的一面,虽然流量模式会对重发包收费,但至少不会太受网速的影响。但是按照时长计费的话,由于3G网络不太稳定,用户会为无效的等待时间付出更多的费用。”
时长计费侧重用户感知
而中国电信的时长计费模式考虑的主要是更明晰的用户感知。
“我们要用户明明白白地消费,给用户最大的可控感。”江苏电信李姓员工告诉记者,“在设计资费模式时,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到客户的感受。如果采用按流量的计费方式,用户会产生不可控感,尤其是广大的普通用户对流量这个技术性词汇很陌生,没有感官上的认识,会产生怀疑和不安全感。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地从用户立场出发,满足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才能长期拥有忠诚用户。”
据了解,中国电信内部普遍认为时长计费方式是最适合中国电信的资费模式。“因为时长模式有用户为等待时间付费的缺点,但我们的3G网速相对较快,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恰巧可以冲淡这个问题,真正使用户享受到物美价廉的3G网络服务。”湖北电信某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混合计费模式是趋势
面对两种单一型的资费模式,专家称混合计费模式才是未来的趋势。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洁博士认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3G成熟期后,尤其是4G时,单纯的按流量计费或者按时间计费都是不合理的,尤其是按流量计费可能会渐渐被规避,“因为对用户来讲,按流量计费在网络支撑允许的条件下产生了过高的费用。比如打开一个网页可能就会产生300kB的流量,按照现在的0.01元/kB的收费标准,要3元,对普通用户来说太昂贵了。”
程博士进一步介绍,资费模式的发展趋势应是根据用户不同业务需要,设计多种套餐类型,供用户自由选择,“国外就有一种包流量的月套餐,用户超出后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按流量或是时长计费。”
江苏电信的相关人士透露,江苏电信已经在实践这种混合式的计费模式,“我们已推出可供用户自由选择的资费模式,不过从销售的情况看,选择按时间计费的用户占大多数”。对于转换模式引起的后台计费模式系统的改造,该人员表示,“电信有能力支持这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