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将是中国3G正式商用的元年。从最初的中国应不应该上3G的讨论,到后来的TD-SCDMA,再到2008年的电信重组,中国的3G之路走得曲折漫长。
全球3G加速发展
1999年3月,芬兰成为第一个发放3G牌照的国家。此后西欧、日韩等国迅速跟进,到2002年底全球已发3G牌照达到114张。但技术驱动并没有带来用户需求,加上昂贵的牌照费用,一度出现了部分运营商要求退回3G牌照的尴尬局面。
应该看到,从2002年的2008年,全球3G运营已经逐步从最初的惨淡经营转为现在的加速发展。UMTS论坛和CDMA发展组织(CDG)的统计数据显卡,截至2008年4月15日,全球3G用户已经突破6.6亿(含CDMA1X用户)。除了用户数的迅速增加,全球3G发展还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
1)随着3G网络和终端的日益普及,用户对业务体验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促进运营商进一步部署HSPA和EV-DO等技术;
2)3G数据业务使用流量猛增,资费不断下降;
3)3G数据业务占运营商收入份额不断提高,帮助运营商增收。
全球3G网络经营状况的不断好转,对中国成功开展3G业务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有利于中国3G业务运营的成功。第一,不同于3G网络刚运营时终端匮乏的局面,通过多年的普及,3G手机终端目前已经成为主流,不但平易近人,同时手机屏幕、芯片等方面的不断升级也极大推动了3G业务用户体验的提升。第二,日韩、欧美等国运营商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真正展现了3G对于用户的魅力,并且积累了丰富业务推广、产业链合作经验。这些都能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所借鉴。
重组后的3G竞争
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进行了最新一次重组,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重组成3家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这次重组即是为了改变失衡的市场结构,同时也为3G的牌照发放和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1-10月份电信收入构成中移动通信业务占比高达54.8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61%。移动业务不但是目前运营商收入的重点,同时重组后竞争态势也较为明显。移动业务的垄断性弱于固网业务,同时相对于固网业务重组后依然南北分立来说,移动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三张移动网络。由于三种3G制式本身的差异,围绕3G开张的移动业务差异化竞争必定成为2009年电信行业的重头戏。从2008年5月开始,三大运营商分别开始部署各自的移动业务战略,并为即将到来的3G运营做好准备。
中国移动在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因此承担了目前相对成熟度较低的TD-SCDMA的建设任务。2008年4月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等十城市已经启动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截止到2008年12月3日TD用户数已经达到33.7万户。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TD网络总体运行稳定,无线接通率达到96%以上。
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迅速推出了天翼、189号段等行动,通过CDMA+Wi-Fi战略来争夺高端客户。同时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拥有巨大的固网优势,并拥有大量的政企集团客户,可以通过推出融合业务来发展移动业务。
中国联通将要获得WCDMA牌照是目前最具优势的3G牌照,优势体现在全球广泛商用的成功、产业链成熟度高、终端丰富功能强大以及用户认知度较高。目前用户选择移动业务时,外观功能多样的手机终端比无形的网络制式更加直观。因此,终端优势,中国联通将能把更多的用户吸引至WCDMA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