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进程明显加快了,最有力的证明是近日的MWC大会上,国际运营商们对于TD-LTE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约有20家运营商明确表示将会采用或者试验TD-LTE,这与过去TD-SCDMA起步阶段缺乏国际运营商支持的情况相比,已截然不同。这也直接刺激了产业链在TD-LTE上的进一步投入。
对话嘉宾:
TD产业联盟秘书长 杨骅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部高级经理 李敏
Ixia 公司市场拓展经理 Dave Schneider
赛灵思亚太区市场及应用总监 张宇清
记者:TD-LTE产业链借近期的MWC机会展出了TD-LTE最新成果,众多厂商也集中推出了TD-LTE新技术和新方案,这是否意味着2011年TD-LTE全球化和商用进展都迈入到一个新高度?
杨骅:是的,全球通信业对于TD-LTE认同和关注,与前两年相比极大提高。此前,中国代表团参加MWC大会时宣传TD-LTE,得到的更多反馈是“听”、“看”,而实际关注程度相对低,但今年有一批运营商明确表示将会采用或者试验TD-LTE,这对于TD-LTE产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拉动作用。
同时,TD-LTE设备、业务的展示和研讨交流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次展会上的TD-LTE系统和终端,已不再是原理样机,都是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产品。
在终端方面,以前是模拟终端展示为主,今年涌现出大量的数据卡和部分PAD,业务演示内容也更为丰富。从整体来看,TD-LTE的气势比前两年有了显著不同。
李敏:尽管从系统产品的成熟度来看TD-LTE要比LTE FDD晚6~9个月,但除中国移动推进的试商用测试以外,印度、日本、欧洲等区域的运营商也都对TD-LTE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相关的测试都会在2011年陆续展开。
2011年我们将会看到商用的TD-LTE终端面市。
记者:中国移动明确表示将2011年定为TD-LTE商用元年,在您看来,今年TD-LTE的规模试验将侧重于哪些内容?
杨骅:一个是网络性能的验证,需要通过规模网络来逐步实现。第二就是验证终端和芯片的成熟度,因为TD-LTE在终端发展上提出了融合、多模的需求,这对TD-LTE这一新型终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李敏:今年TD-LTE的实验将会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化组网的性能分析与实际问题发现;网络业务的实现与稳定性;与2G、3G传统设备的协同;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终端的功能性与稳定性。
记者:随着TD-LTE商用系统屡获进展,终端的成熟、业务的开发将如何做好相应准备?
杨骅:只有芯片成熟稳定,终端才能成熟,TD联盟经过交流讨论,制定了相应的终端发展计划,配合规模试验网的进程。终端厂商也有了各自实际的产品规划,有些厂商已参与第一阶段试验网的试验。第一阶段试验网,主要试验终端TD-LTE本身的技术性能,第二阶段将会考察终端的多模性能等。
李敏:终端与业务方面相对网络一般滞后一些,今年的规模测试可能主要完成一些典型网络业务的测试,以及终端对业务的支持。终端的成熟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芯片平台的发展,ST-Ericsson、高通以及国内的芯片厂商都陆续推出TD-LTE芯片平台,必然将会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
记者:围绕LTE商用,目前很多厂商都在强调载波聚合、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等技术,这些技术在LTE网络上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李敏:载波聚合、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等技术都是LTE Rel-10版本的关键技术。
爱立信在去年的MWC展会上全球首次演示了基于载波聚合、多天线增强的LTE- Advanced系统,下行峰值速率达到了1.2Gbit/s。多点协作传输技术,还有待于在未来的3GPP标准化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这些技术对于LTE演进系统的容量和覆盖都起到重要的增强作用,但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当前产业界应该主要关注LTE Rel-8标准,未来两三年逐步过渡到Rel-10标准版本上来。
记者:据悉爱立信、Verizon Wireless与三星也在本届MWC大会上联合演示了全球首个LTE语音呼叫,这对LTE的进一步成熟起到了哪些作用?
李敏:此次全球首个LTE语音呼叫基于一部安装有符合GSMA规范的LTE语音IMS客户端的智能手机实现的。VoLTE一方面可以继承2G、3G的话音业务,提供更卓越的语音质量;另一方面VoLTE将语音视为一种上层应用,可以帮助运营商提供各种增强型语音业务,如RCS、多媒体电话、会议等等。
《通信时间周刊》:从半导体这一角度来看,LTE和4G的设备架构有何特殊性?如何解决?
张宇清:目前大部分3G设备的架构是中间有一个交换器,有DPD,负责三个扇区的下载。这与FPGA之间的数据传输往往成为一个瓶颈,4G如果还采用如此架构则不可行,赛灵思的基带部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不存在瓶颈问题。赛灵思会把基带应用在第四代通信产品上。而在系统升级方面,与标准相比,FPGA平台则更具优势。
记者: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3G/4G软件无线电日益被重视,以提升基站产品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软件无线电在通信基站已有应用,赛灵思推出的多模基站有何特别之处?
张宇清:赛灵思 LTE 基带目标设计以Xilinx Virtex和 SpartanFPGA 系列为基础,通过提供预置的经过高度优化的 3GPP-LTE layer-1 组件,LTE 基带平台使开发人员能够把精力集中到产品差异化上,而不是花费精力实现复杂的物理层功能。
可编程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迅速实现产品差异化。在基站方面,赛灵思的FPGA平台可以通过优化进行容量扩展,而标准器件的容量是固定的。
记者:LTE网络的无线测试,与3G网络的不同点体现在哪里?尤其该注重哪些环节?
Dave Schneider:3G是为视频下载、文件共享、网上冲浪和电子邮件应用而出现的关于语音和数据的最大的技术进步,而LTE能支持诸如高品质的现场直播等新的实时服务。LTE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为他们提供所需性能层次的服务和缴费,要做到这一点,4G/LTE网络必须要更智能来管理更多的流量和更好地控制服务质量。
测试最关键的挑战是一个LTE网络是否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并向最终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体验质量(QoE)。
目前全球LTE产品有着大规模的发展。LTE测试已经提出了包括许多新兴的4G无线测试的挑战,例如切换/漫游、安全问题、收费/精准计费以及控制面的可扩展性等。为此,Ixia添加了新的性能指标,并不断改善测试方案的可扩展性。
记者:据悉Ixia近期也推出了针对LTE和4G的无线测试新方案,具体可以解决LTE、LTE-A(4G)网络中的哪些问题?
Dave Schneider: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面临的两大挑战是:网络的容量和服务的质量。
为了衡量网络容量,设备商和运营商需要大量可衡量的无线测试解决方案,能够在一个测试箱中,模拟最大的移动带宽网络。Ixia是惟一一家能够测试数百千兆字节视频流量、模拟成上千万的用户用手机上网以及每秒数百万的网络传输的测试商。
服务质量认证要求运营商或者厂商具有模拟真实手机用户的能力,针对语音以及视频质量,具有成熟的测试经验。
Ixia推出的方案可检测各类 4G/LTE端到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