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门户(微博 微信) 论坛(微博) 人才(微博) 百科 | C114客户端 | English | IDC联盟 与风网

LTE频道 - 名家观点 - 正文 运营商投稿当日通信资讯

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LTE若欲速则不达

http://www.c114.net ( 2010/11/9 09:56 )

 

主持人:最近我也看过杨总写了一批网络文章,关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这方面你可以多跟王总交流一些问题。

杨海峰:我觉得最近大家探讨很多事,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大家炒的比较热,像Android,像苹果跟黑莓都是专业操作系统的,像windows phone 7现在也出来了。作为一个芯片厂商,我记得上次跟一个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提到这个问题,说高通的态度,也就是高通作为芯片厂商支持什么?我觉得它应该是都支持。当然我们也知道高通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其实刚才谈到一个问题,未来通信产业发展到底怎么做,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一点,我们叫产业链大协同,大协同的意思不是说我把芯片卖给你就行了。很多用户拿着智能手机却不当做智能手机来用,所以培育市场和教育用户是很重要的事情。在我们移动通信产业里头也在讲产业链大协同。我有一个观点,在一百亿美金突破以后,高通应该外延自己的产品线,像英特尔为什么突破300亿美金的时候向通信去进军,很简单,因为那个市场已经不足以支撑它的发展。

我觉得07年的时候,高通就开始说想去做消费电子,有一些产品但是不是很成功。我们现在讲互联网已经不是说一个纯粹的手机,而是说从3寸以上, 3到4寸乃至5寸的智能手机,4到7寸的平板电脑,7到11寸的上网本,智能本,再往上笔记本电脑,再往上21寸以上平板电视或者说智能电视。未来这个产业链,我们按尺寸来分,3到50寸之间空间非常小。所以用你的操作系统,对用户而言,在手机上、电脑上和电视上的业务都应该是非常容易互通的,而且感受是一致的。其实我们已经看到,比方说谷歌、苹果他们已经在做,手机也好平板电脑也好,包括在电视方面也在布局,他们的操作系统能够活起来,原因就是他考虑到大协同的东西。然后业务方面,互联网的业务,电视的业务,智能手机的业务也是一样。产业大协同实际上对领先厂商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高通在下一步怎么来看产业大协同,我们原来可能就关注3到5寸,后来慢慢做智能本关注4到7寸,现在可能还要往上去做,怎么来布这条线?

王翔:你说的没错,我们最近几年非常关注消费电子发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会自己做这个产品。我们还是以一个技术推动者的身份来出现,我们支持客户设计不同形态的产品。比如说他可以设计成智能手机,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设计所谓平板电视,就是从5寸、7寸一直到11寸这种东西。由于我们现在有双核技术的商用芯片,我们客户设计的产品马上也会上市了,能够支持1080P以上的显示,你所说的这个电视都可以了,可以做成三网融合器件或者是家庭的器件。在家里面,实际上有了这样的产品,再有一个机顶盒,就能够把你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集中起来,也许以后家里的电视可能就是一个显示器,你让它做什么都可以。你可以让它看电视,看各种台都可以。利用广域网局域网、近距离通信把所有东西集中起来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就像你说的大融合,就是服务商的融合是一个融合,技术上的集成是另外一个融合,在服务上则把不同的三网或者几网合起来提供综合服务给消费者。

还有从技术角度讲,你有广域网的技术,有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有802.11这一系列的技术,有近距离通信的技术,有蓝牙技术,有很多技术。怎么样利用这些技术提供非常方便的环节,不用连这么多线,给客户提供一个性价比最好的解决方案?有的时候是广域网贵,有的时候局域网贵,总之你要能充分发挥这些东西。从技术角度集成起来,服务再集成起来,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同时还有很多新的产业诞生,比如说物联网和基于位置的服务,这些现在已经有很多应用。包括咱们国内的很多企业或者政府部门都在用EV-DO技术在做监控,交通监控,或者临时在某个地方布一个监控,其实就是一个摄像头再加上无线模块,马上就可以非常快地管理某些地区,而且成本上不用铺线就可以做到,所以这里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在核心方面,由于有了更快的处理器,有了各种各样的综合技术,再加上整个产业链的融合,就能够创造出很多产品。我们非常关注这一领域,并开始与很多客户合作开发许多这样的产品。

主持人:关于LTE的问题,我关注三家芯片厂商,高通、ST-Ericsson、瑞萨。我觉得现在LTE还有很多挑战,主要是关于全频段的问题。从700兆到4G这么宽的一个频谱范围内可能都上LTE,这个对芯片厂商来说挑战非常大。我不知道从高通的角度来说,高通的芯片到底能不能商业化。在全频段支持方面,从高通角度来说,现在遇到哪些问题或者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王翔:根据以往的经验,每一个新的技术推出的时候,肯定是逐渐完善。因为现在还没有商用,所以我还不好做任何判断。但是我们肯定会全力以赴参与其中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还有一点很重要,LTE不是一家公司的进步——我们的芯片要做好,但是还要有系统制造商的很多测试,各个运营商不同频段的互通测试,这不是一家公司能做的。技术的演进越来越复杂,牵扯的合作伙伴很多,所以是协同作战,大家共同推进技术的发展,尽管可能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要向前推进,肯定会有障碍,但是技术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一点,因为我们经历过2G到3G的发展,推出过CDMA2000,推出过WCDMA,我们知道其中的艰辛,需要努力,肯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克服。每一个硬件的或软件的问题都需要你花时间解决。

杨海峰:再说一个最近比较流行的话题,关于iphone5的事。我记得美国一些媒体在报iphone5可能在明年出现。其实我之前跟英特尔的高层谈过,他们之前也疯狂游说苹果在iphone5上采用他们的芯片;我想高通也是一样。我觉得iphone作为现在智能手机标杆性的东西,进入它基本上可以说是树立一个标杆的形象,接着很多智能手机就认可了。我那天在微博上讨论这个话题,大家都觉得有可能,为了配合LTE,苹果会提前来上市。

主持人:苹果自己都否认了。

杨海峰:他没有否认,他作为LTE非常紧密的伙伴,我觉得他不会丧失这样的机会。高通对美国运营商上LTE非常上心,能不能给大家稍微透露一些消息?

王翔:我们一般对别的公司的产品策略都不太涉及,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讲。AT&T会把它的投入重点都放在3G演进上,它要把它的网络都转成3G的,然后才向4G研进。我相信这也符合逻辑。你最后管理三个不同的平台,三张网,那是很痛苦的事,他可能尽快利用3G提供服务,然后再到LTE。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LTE方面,国内的企业参与其中,而且是深度参与,这是以前在2G里面难以想象的事。

主持人:昨天有一个专家给我打电话谈到高通,他说他的个人观点是,你要想了解高通在手机芯片或者芯片行业为什么能够具有现在的地位,那你就必须了解高通跟其他芯片公司的不同。他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了解终端芯片市场,高通对于系统端的了解也是大部分芯片公司无法做到的。能不能在最后谈谈这方面的东西,你刚才提到中兴也好,华为也好,他们与高通如何合作?

王翔:不单单是中兴和华为。我觉得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就是我们跟所有系统制造商的基础是从高通一开始就有了,因为我们在发明CDMA技术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系统制造商,也没有终端制造商,我们必须两边都自己做。当然我们做成了以后,我们走了一步非常正确,就是通过技术的方法把这个东西转让出去了,变成产业研发。我们还是决定用核心的东西推动技术的进步,所以我们卖出了设备和终端部门。但是在CDMA里面,终端芯片和系统芯片我们都做。CDMA基站里面的芯片我们也做,在WCDMA里面我们没有做,但是这个传统就保留下来。由于我们在3G终端芯片里面有很多经验,这就让我们跟系统制造商有很多好的关系,我们每出一款芯片,在给我们的客户也就是手机制造商之前,都跟最主要的全球系统制造商做互通测试,包括以前的朗讯北电、中兴、华为、诺基亚都做互通测试,就是说我们芯片能够在他们基站里面运行没有问题,或者解决绝大部分问题,然后再提供给手机厂家,他们再加入他们自己新的软件,设计出来就减少麻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3G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尤其在LTE推进过程中,我们当然会跟这些主要的系统制造商共同来推进发展,大家各有优势,我们一直非常看重跟他们的合作。我们跟国内运营商也一样,我们也在他们做网络部署的时候参与其中,帮助他们一起来提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网络优化,包括系统的设置。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到这儿差不多结束了,希望在以后的时间,包括王总和杨总替我们网友做一些专业知识的普及,大众知识的普及,我们也希望高通特别是高通中国在以后能更多地跟最终的消费者产生关联、关系,让更多网友了解高通中国的发展。

王翔:非常好的建议,非常同意,非常感谢搜狐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我们希望今后能通过网友来了解最终市场的需求,让我们在演进下一步技术的时候,或者设计下一代产品的时候,能够把你们的需求带到技术中去。

主持人: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来源:搜狐IT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c114@c114.net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63533177,63533977 E-mail:shixinqi@c114.com.cn
编辑部联系: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editor@c114.com.cn
服务热线: 021-54451141,54451142
沪ICP备12002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