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其实刚才两位谈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做这次访谈准备的时候,包括杨总刚才提到,高通在中国的发展,包括近十年中国无线通信的快速增长,我们发现了首先高通在行业内来说,行业人士对高通的认知大家非常清楚高通的实力,高通对整个通信,特别是中国通信行业支撑作用。
类似于搜狐大部分的网友来说,他们并不知道高通的情况,我想了解一下,因为我从网页上也没找到,高通在中国什么时候进入的,我们官网上也没有明确的体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高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每次的发展历程,每次的突破,我们在上海、深圳,甚至包括近几年成立的新的研发中心,我们如何让大众知道,因为手机跟所有大众相关的,我们在行业内很有知名度。
王翔: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给各位网友大概介绍一下。高通进入中国,第一次跟中国的企业运营商朋友打交道是在1999年、2000年初,正好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换的时候。高通发明了CDMA,90年代很多人不看好CDMA技术,甚至有人说CDMA是违反物理规律的。高通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艾文•雅各布博士,他是MIT教授,他把CDMA的理论变成了实际,变成一项实用的民用技术,然后把该技术推向市场,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我相信今天有很多企业在做类似这样的开拓工作,其中付出的艰辛和风险是很大的。
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技术带到中国跟技术界和产业界进行沟通。2000年,中国联通开始采用CDMA提供无线通信的服务。从那以后我们开始着力于与国内产业界合作,提供终端和系统制造产品,我们把这项技术转让给国内厂商,其中就包括中兴、华为等等,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研发产品,包括系统端的产品和终端产品。那时我们在北京建立了CDMA技术中心,这是高通在中国的第一个技术中心,它提供几个最主要的服务,第一,我们建立一套非常完美的试验中心、实验室提供给中国制造业厂商、运营商合作伙伴及其他合作伙伴,免费使用,让他们熟悉这个技术,让他们研发的时候使用这个技术,并且派出工程师配合和支持他们。这个实验室现在看来对推动整个中国CDMA产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很多重要产品,比如第一个中国制造或者中国创造的CDMA产品都是通过这个实验室测试和协助完成的。
当时高通公司在北京有办公室和CDMA中心,随着CDMA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家进入CDMA领域,他们并不单单服务于中国市场,很多优秀的企业已经把眼光放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我们也在北京、上海建立两个办公室,这两个办公室最重要的职能是帮助贴近客户,在他们研发的基地附近提供支持。我们还在不断壮大这两个地区的办公室。
今年年初,我们宣布在上海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做什么呢?首先要做本地化的产品,就是希望我们设计的产品,比如芯片、软件等要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符合中国运营商的需求和中国客户的需求;第二方面,要让更多企业、手机制造商们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包括三代及三代以后的技术来做产品服务于全球客户。我们要在产品提供形态上做一些改变。许多中国企业有很强的生命力,有可能开始的时候很小,但是他们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有一些在国外只有大公司、巨型公司才做的事,在中国即使是很小的企业也会做,比如说手机研发和制造。怎么样让产品形态更适合他们,也属于这个研发中心的工作。
回顾十多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我觉得从北京的CDMA中心开始提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到现在跟中国厂商和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适合本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主持人:对此您刚才提到关于上海成立研发中心,2010年我们业务上的亮点,除此之外我们还想知道在中国,尤其在今年,我们在授权、芯片业务方面有哪些亮点,我们也知道高通在3G方面在全球保持领先的态势,也产生过各种故事。在中国来说咱们授权的范围,咱们业务,包括芯片的业务的情况?
王翔:业务增长非常健康,也非常快。2010年高通公司在中国新增14个合作伙伴,跟我们签订了技术授权的协议。现在高通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数目已经达到65家。国际上只有大企业才会投入手机第三代、第四代研发,而中国不是,中国中小企业生命力非常强,有很好的素质和创新精神,他们非常积极的参与到3G甚至后3G的研发中。这也为我们的技术支持角色带来许多挑战,高通公司需要用很多好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刚才我也提到,厂商的产品要支持本地的需要,同时也要支持出口。高通公司的工作是不管他们的产品在什么地方,都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不单单支持中国市场,也在全球市场支持运营商及其他客户。
主持人:杨总在中国有这样的情况,大量的台湾厂商,包括中国本土的厂商,王总提到,我对比了一下数字,新增客户在今年的情况等于增长了25%左右。您认为高通的增长来源于什么?是它单纯的资金实力?
杨海峰:我想结合到前面谈的问题,我是1999年关注通信产业,其实这十年我们对高通实际上是一种参照系,为什么叫参照系呢?因为我觉得一项技术的成熟,如果说高通的芯片出不来,不量产,我想这个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这个我觉得是从公司实力来说的。包括它在技术研发的投入,包括它的整个对技术的创新和保护,对产业链的保护。一直我说包括我积累的时候我在说研究移动通信一定要研究保护。这十年来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市场,我觉得高通今年有很大芯片出口量的增长,我认为3G跟智能手机的发展。我说现在3G手机和2G手机到底区别在什么地方?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有五六千元的3G,有千元3G手机,这个差别是很大的,实际上我们把手机芯片打开,主板打开,实际上相当复杂。我觉得跟原有计算机里头的复杂度差不多的,原来我们可能一个基带,一个射频就很简单了,一个应用处理器都不需要。因为它就是一个语音通信。
现在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为什么iPhone手机那么火,因为大家要玩视频,又要玩游戏,要办公,所以说现在的高端智能手机整个芯片的要求非常非常高。比如说处理能力要在1GHz以上,射频、基带、音频、视频、内存管理、电源管理,现在的智能手机整个处理器设计方面,我觉得已经不是以前简简单单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求你的芯片设计能力和集成能力非常高的。这几年中国陆陆续续出了一些这样的芯片厂商,包括我觉得今年比较火的有创毅视讯,做LTE的也是半道杀进来的。我们现在叫“大协同时代”,2G、3G、4G,我们协同设计这样芯片的时候,你的积累非常重要,你以前没有积累,对后续没有研发,我想你的芯片做不出来,或者你做不出来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或者符合现在移动智能终端所需求的芯片出来。
为什么高通今年整个芯片出货量达到这么高。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比如说Windows Phone 7出来以后,微软明确表示要求我的终端厂商必须采用Snapdragon处理器。为什么呢?微软觉得说这个处理器配上他的操作系统,能真正体现出智能手机的特性出来,包括像联想的乐phone,这些厂商我觉得在以前是没有的。
其实我以前特别喜欢把英特尔跟高通来比,其实大家在购买计算机、笔记本的时候,这个计算机用的是英特尔处理器大家是信赖的,但是很少看到在手机上有这样的事情,我只是打电话,并不需要知道手机里面用什么西。那个时候手机和计算机处理能力是不可比,但是现在不行,现在手机需要很强的处理能力,这个时候大家可能说用户还没有这个感觉,我一定要有一个Snapdragon处理器,现在大家更多的说用什么操作系统,但是对于一个好的终端厂商来言,他要考虑这个问题,他要觉得说我采用什么样的处理器、用什么芯片组能让我的智能手机发挥更大的效果,所以你看今年有很好的现象,尤其像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很多智能厂商推出的时候明确表示我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我的芯片组用的是什么,我觉得这就是非常非常好的。我觉得看高通财报的时候,全年4亿的芯片出货量。我在问到底这四亿里头有多少是智能手机用的芯片?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为什么说今年有这么好的增长?我觉得得益于智能手机也在考量我用什么样的芯片,这是很关键的。
同样你说的其他的芯片厂商,国内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厂商像展讯、天碁科技(T3G)、重邮信科,其实去分析财报可以看到,他们都是在抓长尾市场,比方说GSM、2.5G。为什么呢?这些技术都是开放的,内容水平也比较低,可能有些领先厂商不愿意做了。为什么很多大的企业,比方说英特尔和高通每年要投入几十亿美金研发以后的技术。芯片有一个长线投资,你不可能说我中间选择了一点,投资下去,我是不是就能长期发展了?不可能。必须是长线,结合以前的去做的。而最新的,比方说我们现在说下一步,2G、3G、4G协同,一个芯片支持三代技术,支持很多频段,这个能力是我们国内芯片厂商达不到的。
主持人:王总可以就着这个给我们介绍一下研发投入方面的,包括跟其他厂商的区别?
王翔:实际上杨总开了非常好的话题,也是非常重要一点。我分享一下高通的经验,非常同意你的观点,研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研发的投入是一个非常长期、持续投入的过程。近几年以来,高通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20%的营业额,上个财年,从2009年10月1号到2010年9月底,高通公司的研发投入有将近25亿美元。并且过去几年都是差不多的数量级,并且每年递增一点。还有一点,我觉得研发和技术能力的积累是一定要脚踏实地的,不能一蹴而就或者一劳永逸。讲到具体的技术,还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很重要,怎么样有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大家在技术研发上勇于投入看得更长远,这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很高兴看到现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如果有这样的环境,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把资金、能力投入到这个领域并维持保证可持续的投入。
从具体技术方面来讲,智能手机里的应用技术有几点非常关键,比如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例如你刚才讲到双核技术,高通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一直专注于手机,所以我们对手机处理器的技术有相当多的认识。还有低功耗也非常关键,因为手机跟电脑不一样,电脑可以随时有电源线或者大容量的电池供电,并不在乎持续续航时间,但是手机一定要坚持几天,这种情况下又有高速率的处理器,怎么样解决功耗问题,就是一个难题了,这是一个技术点。
另外提升度是另外一个东西。我们创新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分开的应用处理器和modem调整解调器集成在一颗芯片上。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厂商可以设计各种不同形态的手机,功耗也小了。还有多频覆盖,另外一个是多模解决方案,现在3G有七八种频段,全球有不同需求,这么多频段,同时多模,现在的3G、2G、GSM、CDMA2000、WCDMA,以后的LTE,我们另外一个技术走向和研发重点就是提供多模解决方案,包括LTE。你一颗芯片基本上能够处理所有的技术标准,包括LTE TDD、LTE FDD、HSPA、EVDO Rev. B等等。多模解决方案全都能够提供,这样能够实现多网融合,为消费者解决很大的困扰,比如出国、旅行,对运营商运作也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为企业节省资源,这也是我们现在工作方向之一。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巨大资金投向研发领域,不久前中国移动在上海开了一次大会,中国移动的领导鼓励大家推动TD-LTE的发展,我也看到了高通推出的几款支持TD-LTE的展示芯片,我想问一下高通,坦率的说我们的进入时间比有些公司要晚,但是产品出来的速度更快。经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在推进商用化方面是什么样的?
王翔:你说的没错,很多人都想争第一,我第一个推出来,我第一个能演示了,但是这个东西并不重要。可能市场上,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推出一款商业化的产品。在LTE这个领域,高通做多模解决方案,解决多模和多频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
还有一点,要尊重技术发展的规律,产业要协同发展,才能把出现真正的产品,适应消费者需要和运营商需要。有的事欲速则不达,我常常举例子,做饭蒸馒头可能本来需要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才能熟,如果非得五分钟要急着吃,肯定开了锅以后它不熟,实际上技术的推进一定是脚踏实地的,技术难关是一个一个突破的。关于LTE,我们与中国移动的合作非常好, 一直在积极配合LTE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推进。在世博会上高通公司与中国移动共同演示了LTE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对外宣布要推出多模解决方案,TDD、FDD是一体的。我想在全球范围内,第一家采用LTE商业化的比较大的运营商应该是北美的Verizon,根据公开报道,应该在今年年底提供商业的服务。我想可能先从数据网开始,然后一步一步的提供其他服务,其他运营商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推这个服务。不管是哪些运营商,我们都有非常多的联系,包括有的厂家和系统制造厂家和终端制造厂家我们都有很紧密的合作,我们目标是提供给消费者和运营商真正商业化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推产品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主持人:除了TD -LTE,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家对LTE芯片的追逐,大家都在积极的去抢夺市场,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高通如何保证不被别人赶上,继续做领头羊?
王翔:首先, LTE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机会,尤其是新进入行业的人。大家都想做这个市场,有新进入者来推动这是很好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我刚才讲的,脚踏实地的考虑一些运营商和消费者会遇到的问题,各个频段之间的兼容,多模之间怎么配合,怎么切换,功耗应该做到什么样,只有多模解决方案才能满足消费者和运营商需要的产品和技术。
但是在另一个角度讲,全球这么大3G网络,怎么跟3G的融合,怎么配合运营商平滑过渡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大家在投入LTE, LTE对高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我们在全力以赴的推进产品化,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我推2G,推3G的技术花费了非常多时间,整个产业链共同解决公关才能够实现。
从另一个角度讲,目前3G的需求又给我们非常大的机会和压力,3G的技术还再继续往前发展。从CDMA2000讲,CDMA技术是非常好,频率利用率非常高的技术,1.25MHz带宽,提供这么多数据的服务,我们还在进一步研进这个技术。我们在做版本B,将2到3个EV-DO载波捆绑起来,从而获得增益,增大话音、数据的吞吐量,提供更好的用户的体验。
另外1X也不是停步不前的,我们在推进另外一个技术,叫1X增强型,最终我能够把它的话音容量在现有频谱下面提高近4倍。这是什么概念呢?运营商原来需要用四个载波来支持话音用户。随着用户的增长,中心城市会很密集,你就需要更多载波来服务这些客户。以前用四个载波,我现在用一个载波就能做了,还能保证高质量的话音,这样我就能把那三个载波省出来做数据服务,这对运营商来讲是最有效、经济地提供最佳性价比服务的基础。
WCDMA也有进一步提高数据吞吐量的技术,叫HSPA+,也就是多载波的HSPA,它也可以把数据带宽增加。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现有网络怎么解决,下一步演进怎么做,要综合考虑怎么兼容更好,怎么样让整个网络更适合消费者和运营商的需要,能够提供越来越便宜的网络和话音质量又好、数据流量又好的网络。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中国电信的合作,除了双方共同打造产业链,我们知道高通也跟中国电信在终端推广方面有很多事情是一道在做的。
王翔:传统半导体公司只是卖芯片,提供给厂家就没我什么事了。但同样是半导体公司,高通走地更远,我们更愿意跟运营商甚至消费者沟通,甚至是通过搜狐的平台了解网友的需求,然后考虑怎样把它糅进或者集成到我们的下一个技术中来。跟中国电信也是这么合作的。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以来,你可以看到CDMA整个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ED-VO用户数的增长非常好,有很多好的服务,比如说天翼对讲,也就是在ED-VO版本A上面你的手机实际上能够提供对讲服务。非常方便,不管你在哪儿,跟对讲机一样——有的时候,通信不一定就是拨个电话。比如说你跟太太去商场或者公园,你可能不愿意逛,你在一个地方坐着,太太比如说用对讲告诉你钱用完了,让送钱去,马上就可以去,对讲机功能就显得非常方便。
主持人:功能挺可怕,钱包很快被掏光啦。
王翔:另一个例子,比如你召集一个会议或者一个活动,或者出去旅游的车友会,用对讲功能就非常容易;甚至比如大学生上学,你离开家乡的城市,跟你的父母也可以通过对讲功能一下呼到。当然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服务,在3G里面都可以用到。什么叫杀手级应用?没有杀手级应用,但是类似于这样小的服务是可以实现的。
还有移动互联。刚才提到为什么智能手机会变得越来越流行呢?是因为有了这么好的3G网络,智能手机能提供更多的东西。你可以即时通信,可以上QQ,或者可以浏览网页,下载应用甚至图象处理都可以在上面做。智能手机提供比较大的系统, Android也好 WP7也好,或者其他的操作系统,总之它有单独的操作系统。不管它用哪种操作系统,都提供一个“活”的下载平台,消费者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在3G刚开始推的时候,好多人都梦想有一个杀手应用,实际上杀手应用谈了很多年,到现在才能看到实际上不是一个,可能是一组跟移动互联有关的东西。以前你习惯于在你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上做的事,它都能在你的终端上服务,包括位置服务,包括很多其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