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3G的稳步发展,LTE已被全球热炒得超越了其本身的整体成熟度和商用能力,但超越目前移动互联应用的LTE杀手级业务也一直难于露面,以至于众多为LTE投入巨资的运营商将LTE商业目标放在了企业用户上。
杀手级“体验”成关键
在近日的第三届LTE峰会上,咨询机构OVUM亚太区咨询总监张智华接受本刊采访时称,移动宽带市场高速发展中“量收不均”的问题仍然严重,近五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92%,但移动数据营收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却仅为9%,因而运营商对LTE商业价值的挖掘更为“上心”。
张智华称,随着ICT市场的迅速变革,目前看来LTE不会带来太多新的服务,也不会带来新的杀手应用,但可以带来杀手级的“体验”。除了目前在iPhone上流行的下载和互动类业务都将明显提速外,LTE更好的编码方案将显著提高语音/视频流质量,更低的延时将大大提高实时应用的价值。
而且,LTE是第一个基于全IP架构的网络,也集IMS与NGN优点于一体。NGN网络的一大好处就在于运营商可以在网络上打造和设计不同的商业模式,这从沃达丰等运营商的LTE商业模式建设上可以窥见一斑。这一个全新的开放平台,更支持不同的服务提供商的参与,这对LTE商业环境的优化非常重要。
在国内TD-LTE由中国移动和工信部联手推进,目前在标准化、技术成熟度、设备验证、大规模的试验上都有了显著的成绩,此次在多个城市、覆盖一亿人口的环境中进行规模试验,也表明了我国在TD-LTE发展上的决心。至少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运营商像中国移动这样大手笔投入TD-LTE。
对此,张智华表示了认同。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在TD-LTE标准、产业领导力上都有很强的话语权,但TDD和FDD相比,目前在整体成熟度以及国际领先运营商的投入上都相对有差距,LTE FDD在2009年已在国际上部署,目前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商用。
“目前FDD和TDD在技术上还有半年左右的差距,基于WCDMA在全球的成熟和广泛,LTE FDD在全球也已有更大的使用范围,而且无论是芯片、终端还是核心网、应用方面FDD都较成熟。但基于产业链以及众多运营商的推动,TDD与FDD整体上的差距会越来越短。”
张智华举例称,早年WCDMA技术和产业链都比TD-SCDMA早成熟两三年,因而也带动了终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FDD领先于TDD半年左右时间也不算是很长。”
语音是LTE终端下一步
LTE的规模发展取决于芯片的成熟度。张智华称,芯片出炉后一年时间左右,相关的数据卡才会成熟,再过一年时间手机终端才可规模商用,这也将是LTE的规律。
此前工信部TD-LTE工作组总结现阶段TD-LTE核心网、无线接入网、终端成熟度时也表示,对产业链整体技术成熟度满意,但TD-LTE在终端、芯片还需加快和加强。
因目前TD-SCDMA终端产业生态以及应用,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力,这也使得中国移动发展TD-LTE面对挑战比其他运营商更大。
尽管TD-LTE在芯片环节上还处于劣势,但因芯片巨头高通等厂商明确表态支持并推出了实际产品,支持TD-LTE的芯片厂商也迅速增多,远胜于当年TD-SCDMA的状态。
张智华预测,LTE发展正处于数据卡应用的初期,2012年才有望看到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业务的LTE终端的出现。这也意味着,任何的运营商在支持语音的LTE终端成熟前,发展LTE业务,商业模式将只局限在数据卡上,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OVUM此前发布过报告,预计待LTE终端支持语音业务以后,2013年底到2014年,LTE才可以真正发展起来。
在商业机遇上中国发展LTE即将形成对几十万个基站、大量配套设施、大数量多模终端的需求。张智华称,中国如果在4G产业链中可以培育出本土的优秀厂商,那么在通信领域将极大减少对国际企业的依赖并降低国家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本土的设备供应商也可以通过掌握新的技术,发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