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30日,美国MetroPCS通信公司在美国德州达福都会区开通LTE,北美首个LTE网络正式开通。自2009年底和2010年初,TeliaSonera在挪威和瑞典开通世界首个LTE网络以来,LTE陆续在全球生根发芽,如果不出意外,NTT DoCoMo将从2010年12月开始在全日本范围内启动名为“Xi”的LTE服务,Xi业务将提供高达75Mbps的下载速率,是其当前WCDMA的3G业务速率的10倍。
基于FDD的LTE技术在全球不断加速试商用、商用化进程,如火如荼的气氛也影响到欲在全球市场一展拳脚的TD-LTE。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正在组织新一阶段的TD-LTE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但是,中国能否可以尽快商用TD-LTE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市场和政策的问题。
成功演示紧张测试
中国移动在上海世博会上搭建的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是TD-LTE一次成功的对外亮相。据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的叶凯介绍,中国移动在世博园区建立这一TD-LTE规模演示网,已经接待近160批国内外重要参观者,赢得了广泛称赞。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曾向记者表示,有不少海外运营商在没看到展出时曾对TD-LTE充满怀疑,看完后心服口服,并表示要考虑引入TD-LTE。
中国移动和大唐、华为、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等企业在上海世博园区搭建的覆盖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范围和9个室内场馆的TD-LTE规模演示网向全球业界展示了TD-LTE的能力和产业准备情况,同时,相关部门正积极组织推进TD-LTE迈向商业化。
据了解,TD-LTE技术试验分为三个阶段:概念验证阶段、研究开发和技术试验阶段以及规模试验阶段。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牵头组织了几次技术试验,主要是为了促进系统侧、芯片侧以及两者之间的互操作能够向前推进,从而为下一步的关键技术试验以及组网性能测试奠定基础。今年8月,电信研究院对前期的试验进行了总结,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介绍,前一阶段的技术测试主要集中在2.3GHz频段的测试上,下一步将开始转向2.6GHz的测试,并将引入商用化的一些基本规则作为测试的规范和制度。目前,TD-LTE工作组已经制定了2.6GHz的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透露除了上海世博会上的规模演示网外,今年中国移动还将在全国3个城市进行TD-LTE的规模试验,但是后来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出。王建宙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透露,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规模试验,甚至不排除会增加一些城市,但他拒绝透露具体计划的细节。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8月成立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领导小组。
离端到端还有距离
曹淑敏表示,在前一阶段,参加2.3GHz频段的技术测试的系统厂家共有10家,其中7家基本完成了完整级的测试,她表示“总体情况不错”,主要差距还是集中在性能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做到在各种场景下均能接近仿真结果。”曹淑敏表示。
终端和芯片一向滞后于系统,是一个新的网络商用的重要瓶颈。即便是在FDD-LTE方面,终端也还是个大问题。当前,已经开通了LTE的瑞典等地,也只是推出了上网卡业务。上海世博会的TD-LTE规模试验网采用的也都是数据卡和CPE设备。曹淑敏表示,参加2.3GHz测试的国内外芯片企业超过10家,但进入实验室的只有6家,其中仅两家可达到基于ASIC的测试。“我们希望在芯片开发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加快测试步伐,这不仅对于芯片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产业的推动也至关重要。”她说。目前各系统的测试都是围绕各自匹配的终端展开的,导致测试结果不够明确。
有意思的是,目前推出TD-LTE芯片的大多数企业不是原来做TD-SCDMA芯片的,重邮信科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重邮会在2011年推出TD-LTE芯片。而去年年底在香港宣布于2010年推出一款TD-LTE芯片的高通,前不久发布消息称其TD-LTE芯片在今年下半年进行测试后,将于明年中正式量产投入商用市场。高通被认为是一个跳过TD-SCDMA直接投身TD-LTE的典型代表。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目前厂商参加测试的情况看,TD-LTE的测试环节要好于此前的 TD-SCDMA,很多国际上大型仪表企业都加入进来。“反倒是由于芯片的滞后,使得一致性测试仪表本身的代码开发和测试难以得到验证。”曹淑敏说。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云表示,在未来TD-LTE国际化发展中,终端和芯片设计还需要更多地考虑海外运营商的需求,这无疑是对终端、芯片的新要求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