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消息,11月29日产业知名评论人项立刚发表关于“带宽崇拜”的博文,他认为中国发展LTE与带宽情节有很大关系。LTE到底是否带宽崇拜的结果?到12月1日,移动labs名博郑有强、王伟、梁平分别从LTE的实践、数据、国际等角度针对该问题进行不同的探讨,后来几位并不完全赞同项立刚的观点。
不过,产业评论人付亮先生却认为:大力发展TD-LTE的目的,不仅是带宽,还有争取国际标准等因素,是经过深入思考的;而LTE的技术和市场是相互推动的,哪一个成熟都需要时间。
11月29日,项立刚:押宝TD-LTE,是“带宽崇拜”情结在起作用吗?
12月1日,郑有强:“带宽崇拜”不成立 LTE带来真实无线宽带时代
12月1日,王伟:从Virezon和T-mobile的抉择看“带宽崇拜”
12月1日,梁平:从网络应用需要的带宽数据看带宽需求的紧迫性
12月1日,付亮:TD-LTE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带宽
对话全文如下:
11月29日,项立刚:押宝TD-LTE,是“带宽崇拜”情结在起作用吗?
观点:“带宽崇拜”成为情结,追求高速成厂家标榜的技术方向
论据:二十多年来,移动通信高速度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为主向数据时代过渡。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业界并没有根本性理清这个问题。4G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很多技术专家也谈不出个所以然。在这样情况下,“带宽崇拜”成为一种情结,追求越来越高的网络速度,成为厂家标榜的技术方向。
我一直认为,当带宽达到我们基本需要的程度,稳定性比速度重要。比如目前1M的水平下,已经基本满足我们需要了,这个时候,稳定的速度,保证我能享受到1M速度,而不是理论上是1M,但是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根本达不到1M速度。
12月1日,郑有强:“带宽崇拜”不成立 LTE带来真实无线宽带时代
论据:从2001年3G开始商用至今,3G用户的发展却没有预期中理想,用户规模还不到2G用户10%。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和产业的成熟需要时间,以及用户和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挖掘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却始终没有被社会所认知。那就是3G对于多媒体业务的承载能力到底有多大,是否完全可以满足市场对于宽带无线的需求。
3G起初宣称要达到2Mbps的速率,后来HSDPA推出以后,峰值速率又达到了14.4Mbps的水平,很多国家都在推动7.2Mbps的移动数据卡业务。用户欣喜的看到移动网络居然可以比ADSL等固定宽带还快,也对3G所承载的可视电话、移动视频和互联网充满了期待。
但是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所谓的7.2Mbps是单载波的峰值速率,是用户独享带宽的情况下的最快速率,而移动通信共享带宽的特性,决定了这一速率在实际网络运营中很难实现。当用户开始增长,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一带宽必将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同时系统的平均吞吐量也无法达到时时为用户提供如此高的带宽。
我们发现未来承载在iPhone等大屏幕移动互联网终端上的高清视频业务,需要平均800kbps的网络速率才能够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即使是移动数据卡的互联网接入,用户也期待能够和ADSL至少512kbps相当的速率。而通过前边的介绍,我们发现3G对于这些大容量带宽需求的业务无法提供规模商用后的良好支撑,用户会感觉业务体验没有想象中好,这对于业务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众所周知,LTE的下行峰值在100Mbps,而平均吞吐量在几十Mbps,按照典型的网路配置,计算得出平均每用户可以获得平均速率在2Mbps左右。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享受和现在有线ADSL相当的速率体验。所以我认为项先生的“带宽崇拜”也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