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低空
`
2025/6/28 12:13
北航教授张学军:遵从科学实践路径,持续完善低空智能网联体系
0
0

C114讯 6月28日消息 在低空经济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引擎的背景下,2025数字低空大会于6月2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与鹏城实验室联合主办。是继2024年首次在深圳举办数字低空大会,提出“数字低空”概念并掀起广泛行业共鸣后,再度发力的重要行业学术盛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军应邀作了题为《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

张学军指出,低空经济是重要国家战略,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运行场景、运行模式、可接受安全水平、所需能力、技术选取、系统验证、迭代优化等多个维度,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总体建设思路需要遵循科学实践路径,多方协同、逐步推进,确保方向的正确、可行。

发力顶层设计:构建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架构

张学军表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新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同时,中央空管办、工信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指导性政策。2024年11月,工信部低空产业联盟发布《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完善低空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经济。

其中,《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提出了“五方三层两体系”构建原则,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但由于涉及到众多的参与群体,该参考架构非常复杂,业界需要更加系统化、可操作的指导方案,实现体系架构的落地。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以低空智能网联体系中“云、网、端”三个核心层次作为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确定它的运行模式、安全目标,再确定所需能力,再进行技术选取和系统验证,构建了循环迭代发展的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架构。

遵循科学实践路径: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总体建设思路解析

在报告中,张学军详细解读了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总体建设思路。

运行场景方面,各个地方可以因地制宜,梳理适用于本地低空经济发展的典型应用场景。“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要有实际需求,要考虑商业是不是能够闭环。”

运行模式方面,根据运行的目标和愿景,设计低空智能网联体系运作方式的详细说明。“怎么飞?怎么管?有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系统支撑?”

可接受安全水平方面,确定社会可承受范围内的低空风险水平,通过系统建设和有效的安全管理,达到安全、正常运行的状态。“航空安全指标要求是非常高的,如何能够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通过相应系统的支撑和有效安全管理,能够达到安全的状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三个要素(运行场景、运行模式和可接受安全水平指标)确定之后,就可以分级选取合适的能力指标和适用条件,有效指导技术方案的选取——所需通信性能/RCP,“这个能力不是包打天下的,是满足适应一定的运行条件和可接受安全水平。比如说通信能力,飞行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通行能力?它是要相互匹配的;通信、导航、监视各个方面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能力。”

技术选取方面,主要是将能力指标转换为技术指标,选择能够满足相应需求的、指标与成本平衡的可用技术,“单一技术往往无法满足复杂场景需求,通过多项技术组合与系统集成,达到所需性能指标,提供系统服务能力。”系统验证方面,则是根据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应用示范等验证方式,对体系建设进行全面评估。之后是迭代优化,根据各阶段验证结果的反馈,逐步优化以提升体系的适配性和实际效能。

张学军指出,当前阶段的飞行量没有这么大,更好的是做好现有技术的整合和系统集成,同时对各种新的技术做试验、试点和示范。“无人机应用场景众多,初始运行风险差异大;要构建基于风险的分级建设思路,基于初始运行风险,为不同无人机典型常态化应用场景设计分级建设方案。要逐步推进、持续完善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发展和建设,注重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开放性、可迭代性、兼容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中国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