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安防
2017/1/19 16:28

海康较真了,机器人怎么玩才不low

安防知识网  林浩葵

移动机器人

智能时代的来临,正是人们对于现状的不满足,引致新技术与新应用不断涌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智能的齿轮不断地转动着,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医疗等领域遍地开花。机器人与制造业共同推动的“智能制造”变革,从2016年开始,悄然延伸到安防领域,打破了原有的领域界限,改变着传统安防的理念,安防行业也迎来了“智造”的浪潮。

所幸,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原本相互独立的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安全防范、物流管理等不同行当,在智能算法底层被打通之后,各个应用场景中的智能应用,越来越相似,并往大数据上靠拢。本文以海康威视机器人业务布局为例,阐述当前安防企业在智能机器人道路上的探索。

机器人促进物流仓储自动化

当我们在网购时,萦绕人心的是什么?据调查,产品质量、性价比、售后服务、物流服务已经成为网购后最关注的点。撇开产品本身,物流服务已经上升为网购体验最重要的环节,如何提升物流速度与品质,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如增加仓库搬运工、增加快递人员等那么简单。

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我国智能物流设备市场的容量到2014年已达496亿,2015年达到684亿,预计到2018年智能物流装备市场容量将可达1360亿,年增速将超过20%以上,这为物流装备提供商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市场表现出如此旺盛的需求,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纷纷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开始在智能物流领域发力,以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最为引人注意:

据网上资料显示,京东自建仓库物流系统“亚洲一号”从 2014 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其软件部分的仓库管理、控制、配送信息系统均由京东自主研发。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这五地的仓库共同组成了“亚洲一号”物流配送系统,其中作为京东旗舰工程的上海“亚洲一号”基地已向第三方商家提供仓储服务。“亚洲一号”中 99% 的操作已实现自动化,部分硬件采用欧洲进口的自动分拣机、堆垛机。自动分拣机的分拣处理能力超过 20000 件/小时,准确达 99.99%。

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天猫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与京东自建物流系统不同,天猫的物流采用第三方——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只要工作人员手动将标签(涵盖整套订单系工统的信息)贴在纸箱上,与装货入箱之外,后续的其他程序(传送、扫描)基本上依靠自动化完成。如依靠 WMS 仓储系统和 S 型的拣货路线,可自动配齐订单上的货物、在封箱环节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保货物能与订单信息相匹配、运货机器人任货物运输者的角色等。

移动机器人

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安防企业切入这块市场,则不仅仅是为京东、天猫及其已有案例应用的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提供仓储物流解决方案,更瞄准了基数庞大的制造业热度不减的自动化需求。但到底自动化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企业纷纷加大投入?以案例数据来说明:在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中,一期项目投入使用海康威视机器人近900台,实现覆盖仓储总面积12万平方米,日出货1亿元供货需求,节约调度、仓储等岗位人工约70%,提升订单处理效率40%。

据介绍,海康威视产业基地一期工厂仓库与产线车间已实现原材料自动入库、出库管理、产线自动上料、生产过程环节智能检测等功能。作为电子制造商角色的海康威视,其智能制造的梦想蓝图的架构已经初步完成,而其意欲将自身的成功案例复制给厄待“智能化”的制造业厂商的“野心”,可窥一斑。

移动机器人除了在物流仓储领域(智能仓储、智能搬运、智能分拣解决方案)大放异彩之外,海康威视也将其应用在智能停车中,泊车机器人通过视觉&惯性双导航定位,将定位误差缩小于5mm以内,可完成2500kg汽车的升举、搬运、旋转、下放,2分钟内帮助用户实现停好车,并可同时调度500辆汽车,最多可并排停放4排汽车,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该应用使得同等面积停车场停车数量增加40%。当前机器人虽为牛刀小试,但其将颠覆传统行业的观点,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同时,“机器人不是在复制人,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的观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虽然家庭陪护机器人也是有一定市场的需求,但总体而言2B才是重头戏,因为这些行业机器人带给用户的利益更为直观,例如每年提升多少工作效率或者节省多少成本,对于它的“绩效”远远要比家庭陪护机器人来得更加的直接。同时在当前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的催动下,未来行业市场的潜力将远远大于家庭消费市场。困扰于成本及转型双向需求的行业用户,对于智能制造有着殷切的期望,而拥有嵌入式、ISP、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安防企业,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实现产品外延是趋势也是必然之路,更有望打破外商对该市场的垄断,让用户真正受惠。

工业相机+无人机

开启机器视觉时代视频监控超进化

尽管同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下属科目,但机器视觉与我们行业所熟悉的计算机视觉严格上并不一致,计算机视觉侧重于图像信号本身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而机器视觉侧重于广义图像信号与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方面的应用,如零件直径测量、表面缺陷检测、条码识别等,对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要比计算机视觉高出很多倍。

机器视觉系统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传感技术,很好地给人们提出机器代替人眼进行测量与判断的办法。作为以视频图像为核心的安防企业,对于图像技术并不陌生。后半场入局与国际机器视觉品牌同台竞技的海康,就打出了“起步便于世界同步”的口号。

在生产线上,人在从事测量和判断的工作可能会因疲劳、个人差异等产生误差和错误,但是机器却会不知疲倦地、稳定地进行下去,且准确性高,能让工厂真正节省时间及成本,优化物流过程,提升生产力及产品质量。根据公开资料,海康威视机器视觉运用到流水线、仓储中心、中转站和集散中心,不仅实现自动化对包装上数字码信息的采集、识别、管理和分析,更与其主业视频监控系统互联,实现包裹追溯等功能。

工业相机

也有人这么提过,如果说工业机器人是人类手的延伸、交通工具是人类腿的延伸,那么机器视觉就相当于人类视觉的延伸,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正因为此,海康威视推出面阵相机、线性相机、立体相机等机器视觉系列产品,正是看到未来市场对于此类相机的需求(定位、识别、读码、检测、信息管理等)。

当前安防行业已经初步完成智能场景的适配,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和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安防”将全面与IT大数据业务平台形成无缝的对接,形成真正的智能大安防时代。而当前的机器视觉正是安防行业向前前进的一小步,是人工智能穿透产业的现象之一,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拥有深厚研发实力的安防“大咖”,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商机。

无人机“矛盾”都要“型”

外行谈起无人机,第一时间会想到大疆,行业人员谈起无人机,大部分会想起海康威视,这并没有多大的夸大成分,海康威视在2015年深圳安博会上,推出无人机产品以来,一直是行业热议的焦点。

作为海康威视机器人策略的重头戏,其无人机有什么亮点呢?一言以蔽之,便是与大疆等无人机厂商形成领域差异化的产品。当前安防企业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手持单兵、指挥大屏、管理平台……结合无人机产品,将能让用户实现对一些特殊环境的目标跟踪、设备巡检、道路监控、区域巡查等功能。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延伸和重要子系统,海康威视在无人机上,立足安防,专注行业,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的行业级无人机解决方案。

无人机

与智能安防时代相呼应,海康威视无人机支持智能视觉感知系统,能够智能感知障碍物,实现自动悬停,灵活避障;支持超声波光流系统,能够在无GPS的情况下精准定位,让起降更加安全。

相比一般的无人机厂商,安防企业拥有着先天的优势:深耕行业市场、一体式解决方案,在用户选择产品时赢得更好的印象——例如星光级成像、热成像、4K高清成像等等,这些安防厂商娴熟的视频采集设备与处理技术,在无人机上一样绽放光彩。

2016年,在原有的无人机产品上,海康威视推出了“防御者”系列干扰器,作为“反无人机”市场的开山之作,其通过无人机的数据链路和定位系统,切断无人机和遥控器之前的通讯,迫使无人机悬停,降落或将其驱离。看上去简单的原理,对于禁飞区域而言,当之无愧“神器”的存在。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无人机产业在安防领域规模约有1.8亿元,占比12%。海康威视无人机产品线,经过两年的摸索,已经齐全“矛与盾”,攻防兼备,开始朝着智能化与专业化的方向不断进军,未来市场可期。

后记

从海康威视专门成立的海康机器人本身的定位而言,纵观其三大核心产品线,行业用户或许是其机器人业务的核心,目前而言,行业用户相比家庭用户对于机器人的需求确实更为旺盛,但与主业安防相比,市场营收还无多大亮点,市场仍需慢慢培育。就如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是必由之路,要有耐心”。海康威视机器人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自身对于技术的不懈投入,也是制造大企责任意识的觉醒,在智能安防时代,海康威视正在进行着新的蜕变。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