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12日消息(南山)今年2月份举行的MWC 2016展上,中国移动、Linux基金会等十几家合作伙伴共同倡议在Linux基金会立项OPEN-O开源项目。这是开源领域首个由中国企业发起,全球知名企业共同参与的开源项目,主要初创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兴通讯、英特尔、Gigaspace、华为、HKT、爱立信7家白金成员及Canonical、Redhat、CloudBase等5家会员单位,目前拥有上百名开发成员。
OPEN-O是业界首个以实现SDN/NFV端到端业务自动编排为目标的开源参考平台,旨在提供面向SDN/NFV的电信网络重构中最顶层的编排能力。Open-O董事会董事、中兴通讯SDN/NFV开源技术总监袁越透露,OPEN-O首个版本将在今年Q4发布。中兴通讯、华为等中国厂商,则是主要的代码贡献者。
进展迅速
袁越介绍,OPEN-O项目历经发起阶段,筹备阶段,到目前进入正式运作阶段,只有一年时间。2015年10月,由中国移动发起,中兴通讯配合完成了NFVO演示版本开发,并且成功在2015 OPNFV 峰会和巴塞展上进行了演示,获得众多厂商支持。2016年2月,在MWC巴塞罗那展上,Linux基金会牵头宣布启动OPEN-O项目筹备。
截止6月,所有创始成员共同完成了OPEN-O章程起草、高层技术架构确定、种子代码筛选等工作,为项目正式启动打下良好基础。6月份开始,Open-O社区陆续启动了6个项目,包括全局业务编排(GS-O)、SDN编排(SDN-O)、NFV编排 (NFV-O),还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的Common Service项目,提供分析器、工作流等的Common-TOSCA项目,以及提供集成项目实验环境的Integration项目。
目前各子项目在紧张编码中,袁越介绍,中兴通讯研发力量全面覆盖了6个项目,并牵头Common Service项目为所有项目提供微服务管理以及公共平台能力。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对C114表示,OPEN-O实现的通用编排器架构与具体应用场景无关,可以支持丰富的商业用例,包括vCPE(家庭,企业),vIMS、vEPC,Cloud VPN(跨层传送网SDN,电信云)等。袁越称,第一个版本用例包括家庭和企业的vCPE业务,将实现自家庭或企业瘦CPE经由SPTN接入网络到达边缘数据中心,在边缘数据中心通过特定业务链,再经由SPTN/WAN骨干网络到达核心数据中心的端到端业务编排。其中包括数据中心的VNF生命周期管理,业务链、数据中心间SDN网络连接多个环节。
据悉,根据Release 1版本用例构建的测试平台,已经开始在中国移动研究院搭建,中兴通讯所贡献的设备也全部到位、上电,为代码完成后的联调验证做好了准备。
此外,今年8月中兴通讯还承办了OPEN-O开源社区开发者专题讨论会,讨论确定信息模型、TOSCA数据模型、各子项目间接口,涉及OPEN-O中已经立项的GSO、SDNO、NFVO、Common Service等子项目。经过三天密集的分组、全会讨论,模型、接口、界面在与会开发者中全部达成一致,随后提交社区TSC通过,为年底前发布OpenO Release 1版本提供了坚实基础。
共创开源
开源与电信,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几乎是绝缘体。然而随着电信网络架构采用SDN/NFV技术进行重构,近年来开源成为电信业炙手可热的名词。设备商、软件公司、开发者等,与运营商一道,成为新型网络的建设者。
袁越介绍,在Linux基金会旗下,除了OPEN-O还包括OPNFV,ODL,ONOS,openCORD等多个SDN/NFV相关的开源项目,今年7月AT&T宣布将开源ECOMP平台,ECOMP与Open-O高度相关,并存在部分重叠,后续两个项目如何合作,各方包括Linux基金会仍在讨论。ECOMP具体开源范畴,时间还有待相关方面进一步披露。
Linux基金会Open-O主任Marc Cohn近日强调,Open-O是一个全球性的项目。仅中国移动就有近9亿移动用户,庞大的用户基础成为Open-O 项目坚实的后盾。“Open-O是一个完全开源的项目。开源的好处是准入门槛低,可以减少重复开发,实现技术资源的集中攻关,降低技术门槛后对于设备商也带来新挑战,要求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强的集成与服务能力”袁越说。
袁越表示,Open-O第一个版本中国厂商做了主要贡献,后续希望能够吸纳更多国内和国际成员,群策群力,在2.0以及后续版本中技术演进更加完善。开源并不意味着损害设备商的利益,相反可以带来更大的潜在市场。在Open-O项目中,中兴通讯已经与多家软件公司展开了密切合作,开源将为包括设备商在内的全行业创造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