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7月12日消息(刘定洲)尽管RCS(融合通信服务)因中国移动年年“站台”被业界所知,但RCS并不是中国移动的专利。RCS由GSMA规划和制定标准,国外顶级运营商已经陆续开始商用,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5月,全球有35个国家的48家运营商商用了RCS,包括AT&T、Sprint、沃达丰、KPN等,另有80多家运营商承诺商用RCS。
中国联通也在探索RCS的发展机遇。在“2016RCS高峰论坛”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张云勇指出,中国联通一直密切关注全球RCS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外RCS标准制定工作,并且对RCS进行了多轮技术验证,目前正在多个城市开展RCS5.1标准的试点工作。
为RCS定位
在今年的MWC上海展上, GSMA宣布全球多家运营商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动融合通信富媒体通信服务(RCS),并倡议统一RCS配置文件。这项倡议将进一步推动全球RCS的互通,以及生态圈的建设,现已得到57家全球运营商和制造商的支持。这说明,全球运营商在RCS驱动业务转型上达成了普遍共识。
中国联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张云勇认为,RCS的业务价值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是业务升级,从单一的短彩信升级为类似OTT的消息类体验,提升用户黏性,避免沦为纯管道。其二是价值创造,开放核心通信能力,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收入来源。其三是发挥运营商码号资源和网络优势,与现有短信业务后向兼容,基于用户电话号码的消息通信模式,对用户有更好的业务感知。其四是助力转型,基于RCS入口,拓展新业务和新的运营模式。
看好RCS的同时,张云勇也指出了RCS商用存在的问题:标准统一但产品未统一,运营商间未实现互联互通,少量的定制原生终端不通用;缺乏终端的原生支持,采用APP方式,陷入与OTT的同质化竞争。全球运营商的实践证明,与OTT同质化竞争,RCS无法成功。
Google在安卓操作系统层面整合RCS,解决RCS长期面临的终端原生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无疑将对RCS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MWC 2016展会上,Google宣布与GSMA及19家运营商合作,加快推进RCS发展。不过张云勇认为,Google的计划对中国市场支持的时间点较晚,需要国内运营商聚焦力量共同推动。
运营商与OTT之间的竞合关系,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永恒命题,对很多运营商来说都是剪不断理还乱。张云勇将RCS定位为基础通信业务功能和体验的升级版本,不与OTT(在消费级市场)正面竞争。张云勇认为,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首先做好RCS基础通信业务,然后通过能力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做好产业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等。
联通RCS进展
资料显示,GSMA在2007年开始推进RCS标准制定和产业化,并发布了全球品牌“Joyn”。2008年12月,GSMA发布了RCS1.0标准,并持续迭代。2011年,为快速RCS商用,欧洲五大运营商联合启动RCSe,对RCS 2.0功能进行简化。从2012年开始,GSMA启动RCS5.x的工作,扩展RCS功能,有效拓展运营商的基本电信业务范畴,目前RCS已发展到6.0版本。
中国联通一直积极参与GSMA的RCS标准制定工作,并在China Task Force中和国内其他运营商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中国地区RCS UNI规范制定;在CCSA,中国联通牵头完成了RCS终端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2年,中国联通对RCSe开展了全面的技术试验,涵盖了业务、网络和终端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客户端原型。2015年,中国联通开始了RCS5.1的技术验证,目前已进入试点阶段,正在多个城市进行RCS业务试点,提供RCS基本功能及公众账号功能。
在RCS领域,中国联通并未落后多少,或者说全球运营商此前因为上述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实现RCS对基础业务的自然演进,商用RCS进度比较缓慢。当全球运营商找准RCS定位,统一思想,合作互联互通,也许才是RCS规模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一时机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