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自6月5日深夜接到运营商对虹桥机场的网络覆盖紧急任务,上海分公司全力以赴,从零开始现场查勘、确定方案、审批、办证、施工到设备开通,历时18天实现了T2航站楼移动网络的全面无缝覆盖,解决了行业10多年在虹桥机场的建站难题,受到运营商的高度认可,为公司赢得口碑。
上海分公司虹桥机场移动网络覆盖项目最大亮点,在于利用综合化解决方案短时间破解特殊场景的建设难题,展现了综合化解决方案的优势,坚定了上海分公司转型升级的信心。
虹桥机场基站建设有四难:一是环境融合难。虹桥机场是一个已建成的全国精品机场,后续的新建基础设施必须与原有建筑风格完全融合。二是施工建设难。机房位于出发层内,缆线布放的施工作业必须通过禁区,而禁区内每天的施工时间只能在最后一班航班结束后至凌晨4点间短短的2小时左右时间,时间极其有限;另外机场停机坪路面无开挖可能性,场内照明杆资源因每两周自升降清洗,无法得到有效共享利用,选址难。三是安保级别高。机场禁区多,通行证审批手续复杂且周期长,出入管理极其严格。四是沟通部门多。机场对接要涉及机电保障部、安保部、沪港公司、空中管理处、航站管理处、机场公安、华东空管局等近10个部门,一点对接,跨部门协调复杂度高。
为抢时间,针对上述难题,上海分公司聚焦建设转型,通过主动优化整合运营商需求,创新综合方案,解决需求的实际落地。一是方案前置,主动引领需求落地。在现场查勘前深入研究了T2航站楼楼体结构及外场环境,优选了航站楼顶建站的方案,查勘时安排网优测试人员提前介入,并对管线路由、引电路由充分排摸,根据现场实际选择T2航站楼4楼天面布置114根抱杆,合计19个点位的综合方案,来满足运营商所有近机位及廊桥、跑道的覆盖需求。二是多方案选择,策略引导方案落地。充分考虑虹桥机场"精品机场"对的环境融合要求及机场方案评审的不确定性,上海分公司组织运营商周末连续加班18小时,提前准备了3套网络布局方案及4套美化方案,最终确定使用压块形式固定抱杆及美化罩,既不破坏原有屋面防水层又达到环境融合效果。三是充分共享用户侧资源,综合解决缆线布放难题。项目组通过现场排摸,积极与机场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争取到利用业主强弱电管井位置和平层走线路由,从楼天面南北两侧配电间分别开墙洞出天面,解决了楼内光、电缆穿引上天面的难题;同时还根据T2航站楼南、北两片的现状,争取到共享南北2个配电间集中供电,光缆也由铁塔统一实施,从楼顶引下汇聚到原室分3、4号机房。
此次重大紧急任务中,上海分公司多部门协同,18个昼夜中,每日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超80人次会战,人均每日工作时长超16小时,光从地面往30米高的航站楼天面吊装水泥压块、天线抱杆等建设材料就超过了150吨,历时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