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X基站站型设置的考虑
a) 1X基站工作在语音和分组数据业务混合承载的模式下,站型配置需给出语音和分组数据两方面的能力描述,设定(语音、分组数据)形式表示可同时承载标识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量。
b) 当网络容量需求和站距确定,或基于本站历史业务量等推测的目标容量已知,问题即为在既定负载门限内构造适宜的站型配置满足已知单站业务需求。
c) 由于承载配比影响系统负载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语音业务量和数据总吞吐量的容限和分配,较为理想的是,从业务模型获得各类承载的上、下行业务量配比作为站型核算依据,否则可根据历史统计设定。
d) 根据运营商网络资源配置统计和设备招标惯例,可以信道数表述语音能力配置,并为便于比照数据业务需求,以吞吐量表述分组数据业务能力。
3.2 1X基站站型系列构造
在特定的业务模型下小区的最优配置是确定的,但考虑不同业务区模型有别、多载波负荷分担机制可变、分组业务量波动性大以及考察比较方便,这里根据固定分组数据业务各承载的比例,给出全跨度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配比组合,供灵活调用、调整。具体站型配置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 设定小区忙时分组数据业务无线接入承载(RAB)比例,如策划1X系统承载语音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为主,设前、反向具有相同的分组承载比例RAB(9.6K∶19.2K∶38.4K∶Else)=2∶2∶1∶0。
b) 考虑小区N(N=0~31)个语音信道工作时,以反向负载不超过设定门限(如50%),根据负载原理核算还能接入的反向数据链路数;以单小区极限容量62个语音链接,以上N值取0~31。
c) 同时考虑N个语音信道工作时,前向负载不超过额定指标(如50%)条件下可提供的最大前向吞吐量。
图3:1X EV-DO系统小区混合业务示意图
负载核算中所用系统参数包括前/反向Eb/Nt、系统正交因子、小区邻本比和各承载的业务激活系数。图3示出的是前、反向负载50%下三扇区基站单小区混合业务组合状态示意。
d) 由小区的话务能力推算基站单载波信道配置需求,应考虑信道池共享机制,直接从单载波各扇区话务量和计算该载波的信道配置数。如单小区(15 Erl、 165.2 kbit/s)的三扇区基站,单载波45 Erl话务能力对应的语音信道配置在2%呼损环境下为56个TCH,即此时站型满配(45 Erl,495.5 kbit/s或56 Voice-TCH,495.5 kbit/s)。
3.3 1X基站站型分析
a) 从以上示例核算结果看,前、反向数据吞吐量比例在1~2之间,并随数据业务比例增大而趋于接近;故若网络业务特征为前、反向数据吞吐量比为4∶1,系统将首先遭遇前向受限。而各数据业务承载的比例变化对总数据吞吐量能力的影响较小。
b) 小区可同时支持的语音业务连接即可提供最大话务量;从爱尔兰意义上,以上N取值不仅限于整数;从小区工作特征线趋势,以插值方法计算有效范围内任意精度的话务量或吞吐量需求下匹配的吞吐量或话务量能力是可行的。
c) 以上容量核算基于负载原理,结果对系统Eb/Nt取值敏感;实际网络中主流设备商的终端接收机性能相近,统一场景下Eb/Nt取值差异不大。现实网络能力的偏差往往是因为无线环境和业务行为的复杂性引起的系统干扰过大、链路实际的Eb/Nt无法满足设备的解调门限要求造成的,其中无线环境因素也包括站点布局不理想。因而也有必要考察本地基站运行历史数据、各设备容量测试结果,对理论核算结果做必要的修正再用于基站配置部署。
d) 这里站型容量核算面向瞬时的系统空口负载,未考虑多业务排队行为的影响。
3.4 EV-DO基站能力分析与站型构造
由于DO基站前向采用时分和速率控制机制,基站在每个信道上都满功率发射,每个信道都可能享受3.1 Mbit/s的最大速率。由于终端、无线环境的不确定性,现实场景前向的吞吐量通常为450~900 kbit/s。根据目前设备和终端现状以及DO基站与1X基站共天馈安装的策略,现阶段暂不考虑基站和终端多天线接收的机制增益。由此确定以下容量核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