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3G发展应强化合作共赢理念。过去在谈及全业务融合时,更多地考虑运营商自身的固移融合,但仅仅如此并不足以推动3G的快速发展。
尽管每月只能发送10条短信对于非中国移动用户而言实在有些苛刻,但是至少飞信封闭的口子已经打开。或许不久就能实现所有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互通。飞信的逐渐开放无疑是中国移动为争取移动互联网话语权谋篇布局的又一步棋。
飞信面向网外用户逐步开放
从传闻变成现实,非中国移动用户终于也可以用上飞信。据了解,从12月30日起,非中国移动用户可使用邮箱注册飞信,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服务,也能使用这款IM软件。不过目前的注册方式仍存在诸多限制,如非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只能在电脑上使用飞信的PC客户端来收发短信,并且每月只能发送10条短信。而手机客户端并不对仅使用邮箱注册的非中国移动用户开放。
此前,就有不少网友反映无法登陆飞信,担心该项服务被取消。随后媒体从中国移动了解到,飞信的登陆异常是服务器大规模升级所致。据称,此次升级不仅对飞信的底层架构做了优化,并且已为12月30日向非移动用户开放注册做好了准备。目前,新的飞信版本已经开始进行内部招募测试。
同时,多版本的飞信已经开始推向不同的客户群市场。上周飞信针对短信消费中坚力量的学生群体推出了对应的校园版本。据了解,该版本针对校园的特定功能成为主要卖点:包括校园群组功能、学校短信群发功能、系统广播发送统计功能和待办事件通知提醒功能等。
同时,飞信也开始向海外扩展市场。另据了解,中国移动已在积极与境外运营商协商飞信业务的合作,春节前飞信业务就将向香港地区用户开放,随后新加坡等地用户也将可以使用飞信与国内用户联系。
运营商竞争激烈网民得实惠
中国移动开放旗下飞信业务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在3G带动下,移动通信市场实质竞争的开始。正是由于移动通信市场引入了市场竞争,并逐步显现出效果,消费者开始得到了更多实惠。
现在飞信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QQ。自中国电信的天翼品牌上市之后,就开始大规模推进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其联合微软公司推出的天翼live,基于原有的MSN服务与天翼3G手机的融合,受到了不少用户的关注,尤其是经常使用MSN的白领们成为中国电信最先触及的用户群。
这对飞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2006年中国移动开始试商用飞信。凭借着手中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的基础,飞信作为一款免费的IM服务,仅仅推出一年时间,其用户数就超过了微软的MSN,排名仅次于腾讯的QQ。根据易观国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飞信用户数为1.84亿,与去年同期的1.12亿相比大幅增长了64.9%。
这种一开始基于免费的服务可以带来用户的爆炸性增长,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造成用户的快速流失。尤其在竞争对手相继进入移动市场之时,中国移动在应对竞争时被动因素也越来越多。天翼Live扮演的正是这样的角色。目前中国电信天翼live可以异网发送的特点可说是直接刺激了此次中国移动飞信的开放。
当然,目前天翼Live用户数远不及飞信,也很难超过飞信。但尽管如此,中国移动还是紧张应对,这正是移动市场引入竞争的结果。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件好事。无所谓用的是飞信还是天翼Live,又或是QQ、MSN,只要有手机或是电脑,都可以互联网发送信息。消费者想要的就是这么简单。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无疑为这种“简单”的实现创造了可能。
3G布局融合为先
飞信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运营商由移动网络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的使命。作为基于互联网的IM应用,1.8亿的用户数无疑是飞信出色完成任务的最佳佐证。飞信的胜利是实际上是业务融合的胜利。
其他运营商对这一业务的介入是考虑到了未来移动互联网与传统通信网络融合时,需要在双网交互应用中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尤其中国电信基于原有互联网的优势,向移动互联网渗透则会显得更为快速。
从飞信对网外用户的开放,不难看出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都在寻求各自全业务融合的一个热点,IM服务只是其中之一。而所有的热点都会给予一个基本的要求,即业务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实惠,这对整个国家3G发展也是有利的,各自封闭无疑是在人为地制造“不联不通”,这对于消费者和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无益的消耗。
运营商在3G发展中应该强化合作共赢的观念。过去在谈及全业务融合的时候,更多地考虑的是运营商自身的固网和移动网融合,但仅仅如此并不足以推动3G的快速发展。
飞信对往外用户注册的开放应该是一个开始,如果所有运营商之间的IM服务都能互相顺畅的发送信息,那么整个3G就通了,融合也就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