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1/12/16 17:34

透视智能管道:智能延伸

通信产业报  伊佳

智能管道把更多的电信能力通过开放API提供给合作伙伴,从而增加管道的价值和收入。同时,运营商可实现IP网络的客观和可控,进而在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资源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契约关系。

自从2011年初中国电信提出做“智能管道主导者”的定位后,对智能管道的布局就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除了加强对目前业内讨论较多的PCC、DPI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外,中国电信还在部分省份开始了有关资源指配技术的试验,希望实现用户自助式的带宽资源分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在今年开始了更深入的智能管道实践,如宽带接入系统的升级、对多网协同技术的实践、核心网和BOSS系统的改造等。

随着实践的深入,智能管道逐渐从概念变成了实际的解决方案,尽管目前各方对智能管道的理解还有稍许差异,但是“运营商必须面向智能管道转型”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型?运营商需要作出哪些改变?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目前这些问题仍然是智能管道探讨的焦点。

破除“边缘化”魔咒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运营商带来大量的流量,却没有带来与之相应的收入。据中国移动统计显示,2010年各省网络数据流量增加100%以上,有的省甚至达到300%,这给网上用户的通信体验造成了冲击,也逼迫运营商不断投资优化网络。但是总体的用户ARPU值却在下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业务流量被某些特定互联网应用大量占用,比如广东移动就发现,2010年上半年40%以上的数据流量就来自腾讯QQ,而腾讯为每20Mbps只付出5元钱。

苹果、谷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让运营商感到自己被新兴的互联网应用“边缘化”,再加上通信用户和收入发展速度一再下降的事实,不断地加深着运营商的失落。

正如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所说:“过去八年来,我们一直避免发展成为纯管道公司,为此做了很多创新努力,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依然把我们定义为管道,我感到失落。”

而展望全球,国外运营商在3G时代却并未向国内运营商这样陷入“管道泥沼”。相反,他们依靠数据业务,相继开始走出了2G时代ARPU值下滑的困境。他们靠的是什么?是对业务和用户的精细化管理,是对管道的智能运营。

国内运营商也逐渐看到了这一点。在中国移动2011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提出了中国移动十二五发展思路——实现“一个愿景”、扩大“两个份额”、推动“五个转变”,即实现“移动改变生活”的战略愿景;扩大公司对个人客户的生活服务份额、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服务份额;从网络能力、经营定位、业务布局、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五个方面,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而这一切改变的根基就是“智能管道”。

中国电信的智能管道目标则是“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加强网络与平台的协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信的智能管道与中国移动的策略控制架构方案异曲同工,其核心思想和特点都是对用户、对业务进行区分,达到对流量可控、对网络可管的目的。

实现可管可控

其实,智能管道的相关产品和技术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部分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管道技术的研究催生了DPI、PCC、内容计费、行为分析等系统需求,并且带动了区分管道信息和能力的新业务运营模式。

但是,智能管道不是某些单独的技术组成的集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涉及到运营商网络系统、支撑系统的方方面面,在目前“烟囱”式的网络建设与管理模式下,智能管道的部署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

那么管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称得上“智能”?目前用户对管道最基本的需求有三个方面:高带宽、低价格、高便利性。而要实现这些需求,网络必须具有多网协同、流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在多网协同方面,电信运营商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特别是中国移动,除了大力推进TD-SCDMA\TE-LTE网络的发展外,中国移动还在持续优化2G网络,并计划2011年在全国部署11万个WLAN热点,形成GSM+TD-SCDMA\TE-LTE+WLAN的多网协同运营模式。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指出,在多网运营的背景下,多网协同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一次有益探索。目前多网协同的瓶颈主要集中在芯片、终端、统一鉴权、安全防护等方面,是未来提升和完善的重点。

流量管理则是智能管道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实现业务可管、流量可控、用户可识别,管道才可以说真正具备了“智慧”的能力。目前很多国外运营商已经引入了PCC架构,通过增加感知和控制网元,实现业务感知、用户感知。此外,深度包检测(DPI)也是流量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内置DPI引擎的设备可以提供L3~L7协议和应用识别。与DPI相对的还有DFI技术,前者主要依赖业务的具体特征码识别,而后者更多利用了业务的流量特征模型匹配技术,两者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业务识别、业务控制和业务统计三大功能。

除了多网协同、流量管理外,管道云化、统一标识也是智能管道的重要发展方向,他们从网络处理资源的共享和灵活配置,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开放等方面对网络进行了完善。

重构契约关系

但是,管道“智能化”的目标,不仅是重新取得对业务的控制,而是灵活、智能地利用各类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挖掘管道价值。

在“云管端”三者当中,运营商掌握着管道侧的发展权,但是经过管道智能化后,智能管道核心可以对整个网络的资源实现合理和充分的调度,运营商利用这一条件,构建一个全新的产业环境,在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与计算资源之间建立一个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契约关系。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指出,智能管道体系下,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也将由透明管道的提供者,转变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智能管道是为了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把更多的电信能力通过开放API的方式提供给合作伙伴,并通过引入健康的管理体系,实现和合作伙伴的共赢。运营商可以通过将分级计费、用户位置和行为、网络设备API等方式,鼓励合作伙伴创新,从而增加管道的价值和收入,最终提升网络的价值。

同时,运营商可以实现IP网络的客观和可控,进而在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资源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契约关系。在这个体系中,智能管道核心可对整个网络的资源实现合理和充分的调度,从而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创新空间。

目前沃达丰就已经很好的实现了智能管道的这一策略,沃达丰将其独特的网络资产和能力销售给第三方开发者,同时推进开放平台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析人士认为,建设面向业务的智能管道,使得网络在为个人提供传统语音和数据业务的同时,实现了向群体客户的增值销售。与此同时,丰富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户黏度,让运营商创造出更多地利润。

■ 观点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智能管道的四点特征

宽带接入业务发展遇到了困境。2010年,宽带接入用户数已经达到了2004年的4.9倍,业务收入是4.6倍,但是流量是却是41倍,也就是说,流量是用户数和收入增长的10倍。这样的增长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

如何把流量控制下来,把业务收入提高上去,是对整个产业提出的一大挑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智能管道。智能管道有四点特征:首先是在保证全网畅通的基础上提升全网带宽,特别是接入带宽。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FTTH、LTE是关键,而WiFi也不可或缺。

第二是实现灵活接入。要通过IMS、PCC和RACF关键技术,实现统一的策略控制,一致的体验,自动的适配,以及接入无关的技术。

第三是资源适配,即用户所需资源的自动指配,包括网络所需配套资源的适配,传输资源和接入资源的适配。DPI、PCC和RACF是实现资源适配的关键技术。

第四是质量差异,要实现流量可控、质量差异、资源动态适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给做管道一个理由

管道智能化对未来的网络发展非常重要。传统意义上管道有两种:单向广播型的管道和双向交互型的管道。但是我认为还有第三种管道,即内容分配和传送管道,它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通信网络中,90%以上网络流量属于内容分配和传送。因此这个管道怎么样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双向管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还将是两层的,一是传送网,二是数据分组网。传送网到现在为止解决的是点到点之间的通信,它的工作形式是“线”,而不是“网”。而通信过程需要的是端到端的链接,所以必须有分组数据网。因此网络的这两层架构是很明确的。

对于智能管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分组数据网。到目前为止,IP网和MPLS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可扩展性存在问题,这就对智能管道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比如DPI由谁做?怎么做?目前的看法不太一致。这可能成为智能管道的突破点。

智能管道的价值在哪里?当用户要秒杀一个货品的时候,运营商如果能够提供一个通道,让秒杀成功,那么智能管道就是有价值的。只有这样,未来管道的收益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兴通讯技术总监黄兵:智能管道的关键是解决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现有的管道技术和方案越来越不能适应流量高速增长、用户需求多样化的局面,智能管道方案的引入已经迫在眉睫。

运营商提出智能管道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竞争体现在两个方向,横向是运营商之间的管道竞争,看谁的管道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纵向是管道与“端”和“云”的竞争,这个竞争主要是争夺平台的主导权。智能管道的目标是充分挖掘各类管道资源,使运营商把握有利的竞争格局:横向,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高带宽、低成本的需求,增强管道的竞争力;纵向,能够充分利用管道的各种信息、资源,打造开放的,有吸引力的平台。

智能管道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是多种技术的结合,并不是特指某个设备或产品。智能管道的方案,有的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基于PCC架构的无线流量精细化管理;有的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比如WiFi和蜂窝网的融合方案。

智能管道最关键的是方案,而不是技术。在通信和IT行业,技术不是最关键的竞争要素,更重要的是对用户体验的把握,对用户痛点的洞察,并且能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智能管道解决方案将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兴的智能管道解决方案,根据所解决的问题范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解决网络带宽瓶颈,提高流量效率的方案,如WiFi与蜂窝网的融合方案,多接入聚合方案、无线流量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等;二是降低网络TCO,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案,如无线基站云化C-RAN方案,核心网DSN方案等;三是挖掘管道潜力,开放管道资源,打造综合平台的方案,如内容分发平台CDN方案,统一用户标识的标识网方案等。

这些方案都是针对网络的不同问题,可以组合起来,成为综合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管道竞争力。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